173、阴鸷

    173、阴鸷 (第1/3页)

    听到郭永这般分说,黄晔也明白了,「言下之意,太守欲迎关羽入城?」

    「确有此意。」郭永道:「不过我之前派人出城前去刘备军营中相邀关羽,他却是没有答应。」

    「哦?」

    这倒是大出黄晔意料,要说起来,这段时间关羽在城外已与徐州军数度交战,更是连战皆捷,甚至可以说若非战事突变,凭着关羽一人之力,已然是解了江陵之危了,而从其这番表现来看,的确是抱着援助之心而来,是可以信任的友军!

    既然如此,为何又不愿入城呢?

    「关将军有他的考量。」郭永说道:「他让使者带了一封回信,上面言道,徐州军近日以来,虽连连受挫,然则主力未损,军心未溃,犹有一战之力,至于主动退营五十余里,高挂免战牌,看似畏战,实则却是保存实力,蓄势待发,若所料不差,应是在等待后续的援军。」

    「后续的援军?」

    黄晔若有所悟地问道:「关将军指的是作唐的黄忠部吗?」

    「应是如此,」郭永微微颔首:「黄公请想,黄忠部刚逢大胜,气势正锐,若是北上,定是来势汹汹,一旦与城外敌军合兵一处,对我江陵威胁的确不小!」

    「所以关将军以为,若想尽快地将之击败,上策莫过于先用坚城挫其锐气,继用精锐骤然奔袭,趁其阵脚大乱之际...」

    此时黄晔已反应过来了,不由拍掌叫道:「妙哉,当此时也,我军再从城中出动,与城外的友军内外夹击!」

    「不错。」郭永沉声道:「关将军不欲入城,便是其胸有韬略,信中更是言明,此番提军来援,不仅是为解我南郡之危,更要一举破贼!」

    「好个一举破贼,关将军真英雄也!」

    黄晔闻言拍掌赞道,不过转头却又想到一节:「不过太守,贼军眼下已知道关将军屯兵城外,更与其交手数次,深知其能,便是待黄忠部抵达后合兵攻城,恐怕也会有所防备,想要形成突袭,恐怕并非易事啊...」

    「这点关将军也想到了。」

    郭永抚着唇下长须,哈哈笑道:「所以接下来关将军会安排一支兵马入城,咱们也要配合大造声势,造成他已领军入城的假象,同时遮掩旗号,改换营地,如此便可瞒过贼军,以做奇兵。」

    「当然,这支兵马入城不久便会再行出城,关将军更有言道,此番破贼,重点在城外而非城内,所以希望我军也派出部分兵马随同出城。」

    「让咱们也派出部分兵马随同出城?派多少?」

    「关将军这次来援,只带了三千人马,按他的意思,若要一举破敌,城外奇兵起码也要有五千之数。」

    「那就是让咱们分出两千兵马了?」

    听到这话,黄晔不由皱起眉头:「太守之前已分出两千人马去支援津乡,如今城中守备本已不多,便是加上您的广宗军,拢共也不过六千人马,若是再分出两千去给关将军,岂非只剩四千人了?如此兵力守备江陵,是否有些不足?」

    郭永苦笑一声:「为克敌制胜,便是稍嫌不足,也只能如此了。」

    黄晔默然片刻,沉声问道:「那么请问太守,若是贼军再度来犯,打算如何用这四千人马守御呢?」

    既要内外夹击,一举破敌,那么关羽这支奇兵何时发动便极为关键,最好便是在攻城的紧要关头,徐州军大举压上之时;因为只有厮杀激烈之时,第三方的突然加入才会对战局产生最大的影响,而大举压上的同时,也代表着后方空虚,回撤不易。

    而要完成这两点,首先便要保证江陵城不能一击即溃!

    「城内的设防不必多言,突出一个‘坚

    韧,即可。」

    郭永数日筹谋苦思,自然也考虑到了这点:「此外,为便于指挥军队作战,我决定从即日起,便去城中军营留宿办公,一应文武亦是如此,临战之时,帅帐便是郡府,如此一来,一则上下同欲,二则有利掌控全军,至于第三么,军营距离北、西两门都不算远,若徐州军再度来犯,他们最有可能进攻的也就是这两座城门,也同时有利视战况适时地调遣部队。」

    「再有,防御贵在居高临下,黄公,我还打算在疏浚完护城河后,再把城门四角的望楼加高一下,并多建几个,以增加我守军箭矢的威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