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阑珊

    190、阑珊 (第2/3页)

军在两处营地附近同样也布了哨骑,我军哨探但凡靠近,便被斩杀,侥幸没被发现的,也根本无法靠近防范极紧的营地,到目前为止,只查探出两处营地大约皆有四五千人,但具体数目,以及详细虚实,却还尚为摸查清楚。”

    听到这话,关羽看似面无表情,眼中却是悄然闪过一抹忧色。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历来两军交战,首先打的自然便是情报战,但情报战的行事有很多种,比如出征之前的尔虞我诈,庙堂之争,又比如正面交锋之前,双方会互派哨骑,打探对面的虚实,布置,再让自家主帅通过这些临战的信息,推出敌人的计划和部署。

    情报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任何一直军队,必然会去安排骑兵中的精锐去做哨骑,而两方哨骑在查探情报中出现遭遇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选择互相避开...

    毕竟你是精锐,我也是精锐,胜负本就难料,再者说了,便是打不过你,我还不能逃吗?

    总不会有一支军队会让哨骑也常常成群结队吧?而人少的情况下,想要对一个骑兵进行围堵,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当王政横空出世之后,这种哨骑间的惯例便被打破了。

    因为王政这边的精锐定义,基本便是三阶系统兵起步了,不仅是天军,甚至是徐州军、扬州军的哨骑,基本都会由铁骑兵来担任。

    小规模的战场,系统兵的个人战力得以充分发挥,铁骑兵足矣对任何一支军队的哨骑形成碾压,且他们不仅战力出众,骑术也同样精湛,这便让所有敌对的哨骑碰见他们时,面临的已不仅仅是打不过的问题了,甚至逃也逃不了!

    而在关羽看来,对面在哨骑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可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某种程度上甚至已让他落入了被动之中。

    眼见关羽突然沉默不语,一旁的副将以为他是心有不满,连忙开口说道:“将军,此事也不必忧虑,咱们多派一些斥候,一日三报,总能探查明白的。”

    这时另一个哨骑说道:“将军,小人等回营的路上,遇到了江陵太守派出的信使,说是有封信要面呈给将军。”

    “又是来让本将出兵的吧?”

    关羽微微摇了摇头,接过一看,却是这次信上所言却与之前不同,反而是坚定他的信心。

    大概内容无非是郭永言明襄阳的援军已到了江陵百里,最多明日入夜之前便可抵达,他认为那时就是发动之前两方所商定的“破贼之计”的最好时机。

    不过在信的末尾,郭永还是委婉地表示,贼寇今日倾巢而出,来势汹汹,且行动有些诡秘,所以他希望关羽能拔营向前二十里,以策万全。

    “拔营二十里?”

    在关羽看来,这和直接参战几乎没有区别,当即扬手一挥,丢开信件,“若是让贼人发现了,岂非前功尽弃?”

    不过转念一想,心中却也有些疑惑。

    以贼军的哨骑之能,不可能没发现襄阳援军已近之事,这样的情况下本该直接退军才是,攻城反是下策,除非...

    想到这里,关羽心中隐隐浮现出一个猜测,除非是贼军有破城的把握!

    可若是如此,为何之前又不发动呢?

    和郭永一样,关羽越想越是湖涂,思忖片刻之后,他道:“且再等等,且再等等...“

    “待斥候探清敌军虚实回来,再做打算不迟。”

    ......

    江陵的求援信一封接着一封。

    当日晚间又来一封,次日上午,接连两封,先是白底黑字的信件,然后变成了一部分血书,继而变成了全部的血书...

    内容越来越短,字迹越来越潦草,看得出来,郭永被逼急了。

    次日午时,郭永第五封血书送到。

    送信来的信使血污满面,见了关羽就扑倒在地,嚎啕大哭地叫道:“江陵城危!将军,贼寇围城日紧,您再不出兵相救,我江陵就守不住了。”

    所谓求援,就得危言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