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史书本就是不同人不同事罢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史书本就是不同人不同事罢了 (第3/3页)
更大的原因是在秦国一统**之后,秦始皇为了防备六国后人死灰复燃,直接将六国的史书全部都收缴了起来,一把火给点了。
这一点便是司马迁也说过,可恨始皇帝竟然如此行事,让他竟然如此无奈?
同理,都已经这个地步了,司马迁是怎么做到了写出来史记的,又是怎么用的鲁国史书?
亦或者说,向这种魏国,楚国乃至鲁国的东西,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
孔子的尚书很简单了,那就是从孔家老宅里面挖出来的,还是老刘家的人拆了孔家的宅子将这些东西挖出来的。
而剩下的那竹书纪年和清华简是怎么来的?
他们是从坟头里面挖出来的。
这也证明了,就如那始皇帝之暴虐,他也不会去挖人坟墓,拆人祖宅的。
但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证明鲁国的文献就一定要比魏国和楚国的文献更加的真实。
因为这三本书你都可以看做是真实的,只不过是作者不同,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会有地方不同。
换而言之,我们要知道史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记载。
史书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朝之人将如今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交给后人去整理的东西。
他们为什么要这个样子,为什么要修史?
并不是给前人定性这么简单,古人没那么无聊。
将前人的经历写下来,然后警告后世的人,这才是修史书的原因,也才是修史书最重要的地方。
所以,不要说古代诸侯国写书了,就算是现在我们看着同一本书,对其中一段历史,或者同样一个古人,对他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就比如现在,三国都已经是玩烂了,写烂了,说烂了的东西。
那么对于三国之人的评价,我们统一了?
就算是当初易先生,纪先生他们说出来的那些,如今是不是仍然被人们奉为圣贤之言?
并不是,也不过就是普通的交流和建议罢了,就很简单的东西,因为我们去研究之后就会有自己的见解一样。
甚至就连专业人士都有与众不同的理解,这就是史书会出现不同的原因。
刘备可以使伪君子可以是真仁慈,杨广可以使明君,可以使昏君,乾隆可以使康乾盛世的台柱子一般,也可以是糟蹋完了家底儿的败家子儿。
别说他们,就算是再过几千人,他们也说不清楚,甚至对于这个时候的我们他们同样也是完全说不清楚的。
就最简单的, 《三国志》和《出师表》都告诉我们,诸葛亮是被刘备请出来的,还是三顾茅庐的那种请出来的。
但是同一时期还有《九州春秋》和《魏略》,这气势也算是史书了。
这两本书都记录了诸葛亮是自己屁颠儿屁颠儿跑到了诸葛亮那里毛遂自荐的。
这是谁是假的?
并不是,说白了就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了同一件事情自然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见解。
就比如我觉得诸葛亮是千古一相,所以我当然认可《三国志》。
但是我就是觉得他诸葛亮比说一统天下,也没有让蜀汉完全壮大,所以我自然也就觉得那九州春秋可能更加的好一些了。
这就是这么简单。
在《竹书纪年》之中记录,尧舜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这里面的事情里,《清华简》和《史记》都是一样的,禅让!
而《竹书纪年》说的是谋夺。
那么这么一说,真的就只有《竹书纪年》写的和《史记》的结果不同么?
当然不是!
在同样的时代之中,诸子百家都有修史的习惯,《墨子》里面说的就是禅让。
而另外法家的《韩非子》则是走的谋夺,他和《竹书纪年》是一样的。
这样一看你就感觉是不是更加乱套了。
说实话,没必要!
重点是尧后面是舜,至于是怎么给的,你的心是什么样,那就是怎么给的!”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