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宋:赵大与赵二的恩怨情仇

    补宋:赵大与赵二的恩怨情仇 (第2/3页)

的宫女内侍偷过那纸糊的窗户看到了烛影下的赵光义连连做出来了推辞退让的动作。

    这就是所谓的烛影。

    紧跟着是后面,他们喝完了酒,老大赵匡胤把自家二弟赵光义送了出去,然后拎着一把长斧插在了雪里面。

    对着弟弟输了一句“好做,好做。”

    这就是所谓的斧声。

    然后赵匡胤便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之中,宽衣解带鼾声如雷,闭目等死。

    而弟弟赵光义则是在一旁一直守着,等待着自家大哥寿终正寝。

    直到五更一过,侍卫发现里面的鼾声没了,然后进去查看发现太祖已经驾崩,这个时候太宗按照遗诏接受了皇帝的位置。

    将这几个场景串联起来,就是第一版的烛影斧声了。

    而争议也就是从这里面开始的,“好做,好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民间传说里面,这四个字是愤怒的,意思大概就是,看看你干的这破事儿!

    但同样也有人从这个故事里面翻译是,“你好好干吧,这事儿不难干...”

    说白了,这就是托孤了。

    但是虽然你通过上下文感觉,这个解释似乎没问题,但是这个事儿....这有点太可爱了。

    兄友弟恭,临终托孤,实在是有点不合理啊。当然我们这么看感觉当真是不合理,不过那个时候这个版本是相当的受欢迎,因为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消息实在是很振奋啊。

    哪怕是李焘表明了,这就是个民间传说,但仍然被广泛认可。

    因为这里面赵匡胤以江山社稷为重,心胸宽广,气势阔达,在生死面前仍然能够做到淡然处之实在是不容易。

    同时赵光义继承也是合理合法合规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但是这种美好,直到清代才被改变。

    在清朝的时候,这个故事就彻底被颠覆了,斧头从老大手里变成了老二手中,甚至那本来作为仪仗的宫廷长斧也变成了杀人利器。

    同时这个正能量小故事也就直接变成了一个赵光义斧劈老大哥的千古悬案。

    但,这事儿说实话真没必要弄得那么玄乎,因为这件事情你如果放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老大赵匡胤怎么死的这事儿可不玄乎,毕竟就赵大的本事,他除了生病之后病重而死之外,其他人弄不死他。

    也没人说他病重这件事情有问题。

    这件事情纠结点在于,老二赵光义到底是不是得到了老大的遗言,从而接受了皇位。

    或者说得明白点,他是不是谋夺的皇位?

    说实话,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因为宋史,还有资治通鉴都说的是名正言顺。

    但是后面赵二干的那些事儿你是真得没法解释的,单单是破坏了金匮之盟这件事情,就已经将他那难看的吃相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这种事情让人怀疑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为什么说,这个传闻是一个唯一的正确选择,因为当湖的那个时代,他没有选择。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那个时候赵宋王朝建立了,但是统一天下还远着呢。

    赵匡胤的北宋和朱元璋的明都有一个让人很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因为建立王朝登上皇位了就是已经一统天下,最起码一统中原了。

    其实并不是,赵匡胤死的时候,那赵宋王朝还是风雨飘摇呢。

    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而此时的赵氏集团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的优势,也建立了一块看似稳固的地盘。

    但是你要将当初的舆图拿出来你就会发现,这里面还有不少坑没填好呢。

    先是在北边,那北汉和契丹还在那里手拉手好朋友呢,北汉快不行了,但是人家直接投靠了契丹让你一点法儿都没有。

    西边的李光睿总想着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南边虽然已经没有了南唐,但也是刚刚没有了南唐,整个江南还是人心浮动,不是没人想着光复盛唐雄风。

    外加吴越之地的钱弘俶以及福建的陈进两个老狐狸都是出了名的见风使舵墙头草。

    那西南的吐蕃诸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南边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