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功亏一篑

    第十二章 功亏一篑 (第1/3页)

    第二天下午,设计中心的时钟指针,指向下午15:00整。

    海青,延飞和设计中心的工程师的头盔屏幕上得到通知。

    明天早上9:00钟在《全息影像车间》演示《国家航天局XH663项目组》《盐矿7号实验室》的全息影像数字模型。

    全息技术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丹尼斯.伽柏博士发明的。他也因此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摄影模式最重要的是光。

    从三维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光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三维干涉模式。要记录下整个模式,使用的光必须严格定向,而且属于同一颜色。这样的光叫做相干光。

    因为激光器产生的光具有单一颜色,而且所有光波都协调同步,因此激光是制作全息图的理想光源。

    当你用光照射全息图时,储存在干涉模式中的信息就会借助入射光再现由物体反射出来的原始光波波阵。你的眼睛和大脑就会觉得原来的物体好像又在你面前了。

    全息技术是实现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再现的技术。和其他三维“图像”不一样的是,全息图提供了“视差”。视差的存在使得观察者可以通过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来观察图像的不同形象——好像就是真实的物体在那里一样。

    《国家航天局xh663项目组》斥巨资在盐矿400米深的地下修建了《全息影像车间》,就是要模拟所有的工程因素,设计阶段的任何错误都要在工程模拟里面解决,在航天工程里,是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做失败的讨论总结的。失败就意味着几十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无数设计人员的工作化为泡影。

    这个《全息影像车间》也是全球最大的同类车间,它在一个42米长,42米宽,24米高的空间里,安装了64台国际最新型号的激光发生器。

    它可以模拟50年一遇的洪水,地震,和海啸对未来建筑物的影响。它还可以模拟海浪,暴雨,及龙卷风对地形,地貌,构筑物的影响,同样它也可以模拟飞船发射台的一切工程设计。

    《盐矿7号实验室》在《全息影像车间》的方案模拟,振奋了所有《国家航天局xh663项目组》的高层领导和专家,大家都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等待明天早上的开幕。

    毕竟这标志着盐矿指挥中心最新的工程进展。

    千里之外,掌控决策权的大领导也在迫切地等待着这个消息。

    早上6:00,闹铃声响起来,伴随着剧烈的床板摇动,海青起床了。这是他给自己设定的闹钟,无论多困,都要起床工作。

    这是一间小的不能再小的单身宿舍,很像一个胶囊公寓。一张1.4米宽的床铺,一个洗手间。整个房间不到6平方米。高度就只有2.3米。所有设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住在这里,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