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七章 连连冷笑的李大人

    三百零七章 连连冷笑的李大人 (第3/3页)

事情还得从官面上解决。还好,告示给了一个月期限,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运作。

    五月十五日,两淮地区第一有钱衙『门』、扬州城第一大衙『门』两淮盐运司有行文到江都县衙。原来每年的上半年是纲商到盐运司检验窝本、申领盐引的时间,盐运司特意提醒江都县,今年贵县额定派盐一万引,目前尚无盐商肯认领运盐,请李正堂斟酌。

    这意思就是,你们江都县摊派到官盐一万引,但到目前没有盐商肯认领份额。如果没有官盐销售,贵县就完不成规定的盐课收入,甚至可能为零,考核起来会很难看。

    前文也提到过,江都县靠近盐产地,又是运盐外销必经之路,『私』盐泛滥到官盐完全销不动。往年盐商愿意给面子赔钱卖官盐,白送县衙部分盐课,但今年这个面子不给了!

    看到这封文书,负责钱粮税务的周师爷头大了,就江都县这七八万钱粮规模,从哪里能挪来万儿八千两银子补上这个窟窿?

    李大人还是连连冷笑几声…

    五月十九日,江北两淮地区第一大衙『门』,驻地在淮安府的“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衙『门』,也就是俗称的凤阳巡抚也下文到江都县。

    一方巡抚是封疆大吏,地方上的超级土皇帝,与朝廷直接联系十分密切,因而对李佑底细很清楚。所以行文也算客气,更不会自降身价的直接为盐商求情。只是在公文中点明今年『春』季以来雨水多,两淮汛情不稳,影响到漕运大事,扬州纲商年初许诺捐输河工银十万,尚有半数未到,责贵县督促一二。

    漕运是国务中一等一的大事,而两淮地区位处南北运输咽喉所在,所以河务堪称两淮地区与盐务并称的两大政。以凤阳巡抚之尊,也要特意挂上兼管河道差事。在两淮地区做官,只要搞好河道河工,哪怕别的都是稀烂,往往一样被视为政绩卓越。

    巡抚大人很委婉客气的叫李佑去督促盐商捐银子,意思无非还是那些,与盐运司和府衙没有本质区别。

    李大人依旧是连连冷笑几声,笑的庒师爷感到脸『抽』筋。不过李佑感觉火候也差不多了,连凤阳巡抚都跳出来说情,估计后面不会有更大的官员了。

    从府衙到巡抚,这些人也太小看他李某人了,都认为他想宰『肥』羊而已,所以总想通过现有规矩里来解决此事。

    但他今次确实志不在钱啊!小白如他者,也知道一年清、二年杂、三年浑的做官秘诀,哪有刚上任就急着搂钱的道理?立自己的规矩才是根本目的!

    于是李大人连夜奋笔疾书,给朝廷写奏本,给大『腿』们写密信…

    感谢国朝制度,感谢太祖皇帝的平民作风。本朝就连寻常百姓也可以直接给朝廷写奏本,李佑这样的地方官更是可以直接上奏,不用经过府衙、布政使、巡抚之类的一层一层上报。

    当然,有些事真要不和上司打招呼就奏报朝廷了,被上司穿小鞋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已经豁出去的李大人会的担心这个吗?

    不多时,又经过崔师爷润『色』,一篇有情有理、感人肺腑的奏章出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