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章 内耗的悲剧
四百章 内耗的悲剧 (第1/3页)
巡抚搬家不是小孩过家家,朝廷准许凤阳巡抚衙门移驻自有朝廷的考虑。
杨抚台奏请移驻,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脸面,不愿与新设的河漕总督同城比邻而居。
但在朝廷眼中,河漕总督与凤阳巡抚这两个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同驻淮安,简直是一种对地方统治资源的浪费,确实还是分开各驻一方比较合理。
淮安位于河、运、淮三方交叉口,天然的河漕总督驻地,所以只能是凤阳巡抚走人,在江北地区另寻驻址。
南直隶江北地区,除了淮安,便只有凤阳和扬州、庐州三个大府,其他多是散州,其中凤阳和扬州是朝廷的重点考虑对象。朝廷将杨抚台的奏请明发邸报,就是要试探各地态度,毕竟为了平稳过渡,地方上的态度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地方从上至下全都强烈反对,还要强行将巡抚衙门移过去很可能会酿成一些让朝廷丢脸的事情。
果不其然,朝廷将杨抚台的奏请明发后,凤阳府上下十分齐心协力的跳出来,一致声称杨抚台的选择没错,扬州府确实是最合适地方,而凤阳府是绝对不合适的。
凤阳方面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凤阳本已有中都留守司,再来个凤阳巡抚衙门,未免叠屋架床、机构重复;二是凤阳府地广人稀,又穷又苦,负担本已沉重,巡抚大衙门来了更难以供给。
庐州府的态度相对比较淡定,但也委婉表达了意见。理由同样很充分,在南直隶江北地区里,庐州府的位置相对太偏,远离江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没有巡抚驻地的气质。庐州府府衙心里大概也明白,只有脑子进水的江北巡抚才会跑到庐州府来驻扎。
唯有扬州府方面,出现了满朝大佬无不诧异的静默状况…
在他们想来,杨抚台指名道姓的表示想去扬州这个人间天堂,扬州府的反应应该是最激烈的。在蜜罐里舒服惯的扬州府官员们各有各的权力,又是在天下数一数二富裕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