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
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 (第2/3页)
新的希望,继续在堆积如山的案牍中奋力耕耘着。
这日,他抽出时间翻看邸报中的官员任免栏目时,一条消息让他大吃一惊——浙江按察佥事、分巡苏松道陈英桢升为扬州府知府!
李大人再次感到,什么叫做真主角…他的这位老师,做官范儿太主角了。
他升得快,全因自己上蹿下跳、死命折腾、投机钻营,既劳了心又玩了命,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横扫千军树敌无数,幸赖靠山足够坚固才如鱼得水。
这陈老师(从理论上李佑该称陈大人为老师)却总是不声不响的、不带一丝烟火气的轻飘飘升在他前头,仿佛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国朝官员根据不同,有很多种近乎固定的升迁套路,都是约定俗成的途径路数。在套路之外的,就如李佑这般比较异类。
最让大家羡慕嫉妒恨的套路自然就是翰林起家,熬到学士或迁转坊局,接下来出任侍郎,最后尚书或大学士。这是最快最清贵的途径,第一流进士的路数。
比较常见的三流进士套路是,知县起家,行取为御史,在御史任上积攒年资,外放五品按察佥事,以后可升为从四品参议,可再升为四品知府,可再升为从三品参政,可再升为三品按察使,可再升为从二品布政使。最后无非就是巡抚、侍郎、尚书这些终极目标。
从上面两种套路就可以看出,一流进士和三流进士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了。一流进士的人生就那么几步,目标直指尚书和大学士。
而三流进士的前途,有无数道门槛,需要一道一道迈过去,一个不慎就是卡一辈子,连续当十几年知县的不在少数。
就算官运好,不会原地踏步,但那么多道门槛。每一道就是几年功夫。有多少人具备长寿去奋斗到头?
若据此分析陈老师的升官,会发现有很多内涵,不是大明官场中人品味不出来的。
陈老师当年本该是一流进士入翰林,但却像三流进士当了七品知县起家。不过又一跃超擢五品按察佥事,叫李佑目瞪口呆,很为陈老师忽上忽下根基不稳而担忧,这样拔苗助长只怕要毁人。
后来他知道了内幕才恍然大悟,原来陈老师当初是因为太低调,或者是有意隐瞒后台。所以在馆选时被暗箱操作刷了出去,没有入得了翰林。在时任吏部尚书的许次辅授意下,十分委屈的装作负气而出,外放担任了知县。
景和七年年初,陈老师直接由知县提拔为按察佥事,看似突兀,实际上是合理的,并没有超出上述的那个升迁套路。
只是省略了御史这一步为过渡。算是朝廷给予陈老师没入翰林的补偿。堂堂吏部天官的学生被黑掉一个翰林。现在补偿一个按察佥事,谁又能说什么。
一晃两年半,这次陈老师又是跳过从四品参议,直接由五品按察佥事升为四品扬州知府,很令人意味深长,但也说得过去。
有一任实职风宪资历,有第五名进士的高端文凭,再给个卓异考评。又不用跨越京官和地方官的鸿沟,五品升四品真不算什么,无可指摘,任是谁也只能呵呵呵了。
看看老师的发展轨迹,李佑只能感慨,真是比自己稳的多。七品变五品,五品变四品。皆是稳当的叫人无话可说。有后台有师门,于无声处悄然出头,蓦然回首已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正常的官场赢家生涯。
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他李佑将来未必就比老师差了!
没过两天,陈老师的上任红谕就发到了李佑手里。原来陈老师没有回京周转,从苏州直接到扬州上任,路程不过两百多里,自然来得很快。
接到红谕,李佑连忙筹备起来,自己老师来上任,自然要极尽周全,万万不可让别人挑礼。
六月 初十这天烈日炎炎,李大人汗流浃背也只能在码头上苦候着。
在一派鼓瑟笙歌、喇叭唢呐交错的喧闹中,新知府的坐船缓缓靠岸,一身崭新官袍红到刺眼的陈大人出现在甲板上。
李佑热情的高呼一声“老师”,装模作样的上前迎接行礼。
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