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制度

    第三十九章 制度 (第2/3页)

怎么看今天的风波,赈灾的事到底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赈济粮银发下去填那些贪官污吏的腰包?”

    “难道就不管了?”

    谢洵终于抬起了头:“你我都知道灾情严重,怎么可能不管?但派哪个人去,怎么管,才是最难决定的。”

    他直视徐子允:“今年凉州和半个平凉的春耕肯定是不行了,眼下五月,地方府仓赈济大概能撑到七月,最难的时候还远远没有来。”

    徐子允也叹了口气:“终究还是要去做的,前几个月讨论不出来个结果,还能拖,要是继续拖下去,会饿死多少人?”

    “朝廷现在已经没有余力赈两次灾了,”谢洵冷着脸,“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陛下亲自来管这件事情,只有陛下亲自盯着,才能断了那些伸出来的手,才能让灾民吃上那一份粮。”

    “我的首辅大人诶,”徐子允苦笑,“要是陛下能出来管事,内阁还用递那么多折子被司礼监退回来?朝廷还能因为这个事情吵那么久?”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今天没有在朝堂上赞同你和顾怀的理由了,”谢洵继续开始看着奏折,“现在赈灾也许能救那么一成灾民,但是远远不够。”

    “如果能把陛下逼出来,起码能多上四成。”

    “你们只在意那一成灾民能活,但剩下九成都得死,而朝廷很难再赈第二次灾,除非长江边上的军队这个冬天不吃饭。”

    “我只能让这个朝廷不要走到最坏的那一步。”

    徐子允呆呆的看着谢洵:“会死很多很多人。”

    “那又能怎么办呢?”谢洵的声音仿佛是从归墟传出来的,“你我都知道朝廷的财政负担到了哪一步,除了我,还有谁能来当这个刽子手?死的人不够多,怎么把陛下从后宫逼出来?”

    ......

    司礼监。

    “大臣?王爷此言何意?”

    “魏国的行政体制是什么?分派官员治理地方,通过奏折汇报至朝廷,朝廷六部和内阁完成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