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败坏名声

    第三百三十一章 败坏名声 (第1/3页)

    所以何公公是真打算让自己的名声好起来。

    尤其是昨天李晚山找自己谈了一次话。

    “何公公,你不要再收常例了。”

    所谓常例,其实也就是大祭之后才正式出来的一个称呼和特殊规定,在大祭以前,也有办事和出京的人给何洪送钱,但那不是硬性规定,顶多算是何洪胆子大了敢拿钱办事而已。

    但现在不一样了,每一个进京的省级官员,汇报工作完毕后必须向他缴纳上万两银子,出京回来的官员在地方刮了多少油水也必须交上来,而那些想要保住位置的官员...哼哼!

    不交?等地方官员回到工作地方的时候,没准撤职文书已经先到了。

    俗话说有权就有财,当官捞钱是很容易,官员们是很有钱,但几万两银子一时之间到哪里去弄?可何公公又不能得罪,无奈之下,长安这几个月官员之间兴起了一种新的方式--高利贷。

    别笑,真是高利贷。

    来长安的官员们先借了,把何公公那份交上,回了地方再用国库的钱来还。

    而京官们就好办了,一般能当上京官的,没几个是真穷,他们又不出京,在何公公眼皮子底下老老实实,只在某些时刻听说了同僚送了银子想顶自己的位置,才慌忙给何公公送更多的钱,这点钱...他们还掏的出来。

    一来二去,整个朝堂给祸害了个遍。

    回了地方的官员们越想越亏,当权的都这么捞了,自己他娘的老老实实当什么清官,干脆把在长安受的气全撒在地方,把老百姓折腾得那叫一个生不如死,而在长安的官员,不想送钱也简单,投入何公公门下呗,既不用交钱,说不定还能捞不少,就是名声容易臭。

    不少官员给逼的没办法,硬生生上了这贼船。

    可现在不一样了,有卢阁老了,卢阁老腰杆直了,自己要是当了卢阁老的狗...呸,亲近官员,何公公也会给一点薄面的。

    所以之前李晚山没管,现在他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