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斗争

    第三百三十九章 斗争 (第1/3页)

    这就是魏皇刚登基那会儿的内阁顺序,考虑到排序,再考虑到前面几位生龙活虎的模样,更考虑到魏皇刚刚登基不可轻动老臣,谢洵绝望的发现如果按自然死亡算,谢洵要想接班,至少要等到七八十,这还是保底。

    不过幸好,除了论资排辈,大魏还是有很多的优良传统的,比如不斗到死不罢休的文官政治斗争哲学。

    就在谢洵入阁不久,一场猛烈的风暴出现了。

    当时的大魏出现了一个很出名的御史,姓名没必要说,因为这家伙只出场了三次。

    第一次,是因为京察。

    大魏的官员制度,开国就定下了每三年考核一次,每六年京察一次,顾名思义,京察就是来京城监察,对象是全大魏五品及以下的官员。

    比如今年的京察,吏部出现了调动,但京察还是一点没受影响,全大魏五品及以下的地方知府以及下属都是考察对象。

    当然,这也包括长安的官员。

    这么一算起来,那些整天叫嚣的言官也都是考核对象,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统统是七品,六部都给事中是七品,给事中才从七品,算是给京察包了饺子。

    也不知道实行这个条例的那代魏皇是不是因为受不了骂才搞出来的。

    但如果他真是因为这个起了心思,那么他注定就要失望了,因为这一百年来,每次京察倒霉的都是地方官,长安言官安然无恙,想想也是,管京察的是吏部尚书及侍郎,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不是内阁大学士,连皇帝都怕那些骂人不带脏字的疯狗,两个部长失心疯了去惹他们?

    但谢洵入阁那年的京察,很不同寻常。

    因为那年的吏部尚书是个超级猛人,带兵打过仗砍过蛮子脑袋的那种,他虽然没有入阁,却比大学士还狠。

    七老八十了,带过兵打过仗,当过主考官干过人事部长,权阉外戚都要让老子三分,更何况你们这些小瘪三?欺负欺负皇帝得了,还敢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