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徐老怪来了(上架求首订)

    第093章 徐老怪来了(上架求首订) (第2/3页)

 “咦~”

    如此特立独行的自我介绍。

    徐恪猛然间就想起来了。

    这个帅的不像话的小伙,他见过,而且还有过合作。

    “怎么了?”杜七锋不理解。

    “哈哈,我在内地拍《通天帝国》,他在我剧组里跑龙套做武行,这不会就是你要介绍给我的演员吧。”

    徐恪伸出手和钱宸握了一下。

    然后还和其他人一样抱了抱。

    不过,话里的质疑并不会因为认识而消退,反而更浓烈了。

    几个月之前,一个在我手底下跑过龙套的人。

    你说他是天生的好演员?

    就是我累掉了蛋在找的那个?

    “跑龙套?”杜七锋都惊了。

    他其实对钱宸没什么了解,就觉得钱宸是个单纯的新人。

    天才的那种。

    “确实跑过龙套。”钱宸给了他肯定的答案。

    “内地人才有这么过剩吗?”杜七锋无语。

    这样的年轻演员,他身边一个也没有,银河映像,已经青黄不接到濒死了。

    这些年,反反复复就那么几幅面孔。

    他和徐恪之所以认识,不仅仅是同行那么简单。

    80年代中期,在“新艺城”做导演的徐恪,选择辞职不干,终结了自己的“打工人”生活。

    离开“新艺城”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自此走上了“独立电影人”的发展道路。

    而杜七锋的“银河映像”,也在独立制片的道路之上越走越远。

    90年代末,港片迎来了一场“生死浩劫”。

    好莱坞大片在亚洲电影市场的野蛮生长,快速抢占了港片的生存空间,而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对香江的电影产业,造成了重大打击。

    港片巨头“嘉禾”,都未能顶得住这场“浩劫”。

    徐恪的“电影工作室”、杜七锋的“银河映像”,更是无法直面金融洪流的冲击。

    99年,在向先生的撮合之下,以杜七锋、徐恪为首的一众独立制作人,聚集在一起,携手成立了一家名为“一百年电影”的制片公司,开始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之下,探索港片发展的新道路。

    而象征着“团结合作”、“聚义精神”的关公,也成为了这家“一百年电影”的logo图形。

    公司成立之后,自然是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