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郭嘉的障眼法

    第五百八十三章 郭嘉的障眼法 (第2/3页)

意帮忙上表。

    但他吃不准的是,刘备究竟想要何职,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的请自己呼朋唤友。

    不过郭嘉不是谜语人,他很快解开了孔融的疑惑。

    “文举公,以我主如今之功,拜何官爵为妥?”

    闻言,孔融先是愣了一下,继而目光微动道:“太尉之功,自是可列土封疆,然如今天子年幼,急需大德之士教导,不如某上表天子,请拜太尉为太傅如何?此外,也该增添食邑,以慰其功。”

    太傅这个位置,乃是真正的满朝文武第一人,地位还在大将军之上,也算到了人臣顶峰。

    可郭嘉对这个答案却不满意,摇了摇头道:“天子乃天下之主,教导大任自然不敢推辞。但如今我主掌四州之地,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倘若一旦入京教导天子,何人能继任之,在下以为文举公此言不妥。”

    孔融本就没指望刘备能放弃地盘入京,只是郭嘉却一本正经的反驳,那就证明太傅和增添食邑的筹码不够。

    “既然某言之不妥,还请奉孝指点迷境。”

    不要在打哑谜了,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刘玄德到底想要什么职位?

    郭嘉笑了:“在下之意,以我主如今之功,封王如何?”

    此言一出,整个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孔融下意识屏住了呼吸,额头上当场就有冷汗冒出。

    两汉四百载以来,除几位开国元勋以外,再也没有因功封王之人!

    就算是那些开国元勋,最终也都落得个惨淡收场,无一例外。

    如今刘备想开历史先河,这对于孔融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

    “奉孝此言不妥,高祖白马之盟有约在先: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刘太尉虽居功至伟,但……”

    孔融话说到一半,整个人却愣住了。

    而对面的郭嘉,则始终是笑意盈盈。

    不对啊!

    他刘玄德好像就是宗室啊,虽然血缘关系远了些,但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宗室!

    这……

    不得不说,这分明就是钻了白马之盟的空子。

    高祖刘邦的本意是,只有皇室成员才能封王,只有足够的功劳才能封侯。

    前者是身份血缘限定,后者则是功劳限定。

    但刘备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足以卡一波bug。

    就凭他那一身不知稀释了多少代的血缘,是根本不可能封王的。若是以功劳论,他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也只能是侯爵。

    但两者若合在一起,那便有了封王的可能,而明面上不违祖制。

    所以,这才是孔融先下意识出言反驳,而后又愣住的原因。

    见孔融沉默,郭嘉再次拱手问道:“文举公以为如何?”

    以功劳而封王……刘玄德倒是好想法。

    孔融想了想,便开口说道:“以太尉之功,此事倒是可以为之,但只恐招来非议。”

    “文举公多虑了。”郭嘉却冷笑道,“我主为朝廷讨贼平乱,居功至伟,倘若如此忠臣却遭非议,那便是这世间最大的不公。

    谁敢非议,谁便是乱臣贼子!

    倒行逆施者,终将自取其祸!”

    郭嘉这最后一句,不仅仅蕴含着警告的意味,更是一种势必要成就此事的决绝。

    又是一阵沉默后,孔融抬起头,开口问道:“不知太尉将以何处为封国?”

    虽然是郭嘉来找自己商议,但孔融已经默认了这是刘备的意思,当下便直接询问道。

    问封国,等同于问封号,毕竟孔融在上表劝进的时候,肯定要在其中写明刘备的封号。

    依照汉代制度,诸侯王以封国为号。也就是说你在何处立国,就得以封国的地名为号。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原本历史上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虽然名号上是汉中王,但封地可不仅仅是汉中郡一地,它囊括了巴、蜀、广汉、犍为四个郡国,可以说是把整个益州适合种植的平原盆地都纳入了囊中。

    但如今刘备身在徐州,自然不可能将整个徐州纳为封地,所以郭嘉打算用一郡之地立国。

    郭嘉停顿片刻,便开口笑道:“在下观齐地甚为富饶,且物产丰盛,正是绝佳的立国之地,我主在此立国,必然能福荫万代,文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