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千谋万算,终难抵一刀断吼

    第六百一十一章 千谋万算,终难抵一刀断吼 (第2/3页)

事情,还是要向子初汇报一番。友若,你亲自走一遭。”

    “兄长,此事倒是不必。如不出意外,子初怕是已经赶到了城外。”

    闻言,荀彧这才反映过来,是自己关心则乱了。

    林朝手中向来有情报机构,得到消息的时间必然比自己早得多。而且他素来爱民,绝不可能放任不管。

    荀彧点了点头,转而向众人道:“诸位,且随某一同赶往城外,赈济百姓!”

    人群中当即有人开口道:“长史,如今风雪正盛,不如等雪停了再去。若受了风寒,未免太过不值。再者我等手中政务尚未……”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却被荀彧冷冷瞥了一眼。

    “是受风寒要紧,还是百姓要紧?你手中那点政务,难道比百姓的性命重要?”

    荀彧并没有大喊大叫,语气也异常平静,但目光中透露出的冷意,却使此人不敢再言语。

    砰!

    荀彧取出自己那枚代表着内府令的印绶,并将其拍在桌案上。

    “听令,如今城外百姓命悬一线,此次赈灾若有人敢玩忽职守,某便将其革职查办!”

    众人赶紧站了起来:“遵命!”

    ……

    尽管内府众人紧赶慢赶,但还是林朝先到了城头。

    他望着城下被风雪无情拍打的百姓,心中猛地一疼,面色也变得阴沉起来。

    这些百姓的确是林朝为世家准备的利刃,对于他们的到来,按理说林朝应该高兴才是。可真等见到了这些人的惨状,林朝心中只剩下了悲悯。

    此刻百姓们已在城门前待了近大半个时辰,除了少数人还在拼命拍打城门之外,大部分人都没了力气。

    又逢风雪正盛,这些衣衫褴褛的可怜人,便只好三两蜷缩成一团,希望能报团取暖,不至于冻死。

    可这漫天风雪,却是无孔不入,好不容易聚集了些暖意,顷刻间就被风雪吹散。

    这数万人虽形状各异,却又有几处令人心痛的共同点。

    那便是身上褴褛衣衫,以及脸上绝望到麻木的神情。

    林朝望着天空,手中的拳头早已握紧。

    他从没有像今日这般厌恶老天,痛恨它偏在此时落下大雪!

    太史慈从后面走了上来,拿出随身携带的大氅披在林朝身上。

    “监军,末将知您爱民心切,但如今风雪正盛,不如先往城下暂避,等粮食到了再出来安抚百姓不迟。”

    闻言,林朝猛然扭过头来:“子义,你是要某坐看百姓忍饥受冻?”

    太史慈赶紧抱拳道:“末将不敢,只是您身子虚弱,万一感染风寒……”

    林朝叹息一声,缓缓道:“你的好意某心领了,方才是某失态了。但城下万千生灵命悬一线,某如何忍心……子义,你说咱们现在就打开城门,放百姓入城如何?”

    “不,万万不可!”太史慈赶紧劝阻道,“没有大军稳定局面,没有粮草支撑,现在放百姓入城,必然会闹出大乱子,监军三思!”

    闻言,林朝又是一叹,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他都是煎熬。

    幸好内府的动作足够快,林朝又等了不到半个时辰,林夕便率大军赶到了城下。

    见到数万大军,百姓们的眼中才终于有了一丝情感,但并不是希望,而是恐惧。

    虽然不知道大军的用意,但面对明晃晃的刀枪,百姓第一反应就是躲避。

    可林夕却顾不得这些,当即大手一挥,命令部队散开,将百姓围在一起。

    正当百姓心中惊恐之时,却听得身后忽然发出阵阵声响。

    城门……终于开了!

    此刻有大军镇场,纵然百姓们再怎么渴望入城,却终究没有一个人敢乱动。

    只见以荀彧为首的内府众人鱼贯而出,紧接着便是一车车粮草和薪柴从城中被运了出来。

    “架锅,造饭!”

    荀彧看到城外的惨状,当即下令道。

    赵云点了点头,便下令分出一些士卒开始做饭。

    虽然这些仓促运来的米粮只够熬稀粥,但对于此刻的百姓而言,却已是足够救命的神物了。

    林朝此时也从城头上走了下来,一挥手阻止众人见礼后,便开口道:“此外,还应派士卒强制驱赶百姓起身活动,无论如何都不能坐下或者躺下!”

    这个命令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也只能如此了。

    如此严寒的环境,真要躺下闭了眼,恐怕就再也睁不开了。

    “遵命!”

    赵云当即抱拳应道。

    林朝发号施令,终究比荀彧名正言顺得多,赵云在应答的时候,也不会有丝毫迟疑。

    说罢,林朝也不理众人,亲自大步走入人群之中,开始劝导百姓起身。

    内府众人见状,只好加入了进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城门前的大锅中飘起了阵阵饭香,闻到香味的百姓便难忍腹中饥饿,争相往锅边跑去。

    林朝见状,当即大喊道:“不要急,大家不要急,且依次排队,某保证人人都有饭吃!若有争抢,便人人都没饭吃!”

    另一边,赵云和林夕麾下的大军也开始维持秩序,保证施粥能顺利进行。

    可数万百姓人数实在太多,纵然有军队维持,也很容易出乱子。林朝便只好将内府众人分散,各自去安抚百姓。

    暗中,王凌望着前方不停忙碌的林朝,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林子初这厮丝毫不懂存身之道,竟放下身段与这群贱民为伍,当真可笑!”

    自语过后,他又向身后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男子笑道:“文行,稍时你便让咱们的人混入这群贱民之中,伺机趁乱斩杀林子初!”

    闻言,王凌身后的青年男子惊讶道:“彦云兄,王公不是说先试探一番,若林子初不肯退让,再行刺杀……”

    “叔父也是老糊涂了,竟然想着和林子初虚与委蛇。如今正是天赐良机,只要能杀了林子初,我等将再无敌手。成败在此一举,文行为何如此胆怯?”

    这位被王凌称作文行的男子,正是出身河东裴氏的裴潜,字文行。

    毕竟年少气盛,被王凌用言语一激,裴潜便重重一点头道:“彦云兄何处此言,某绝非怯懦之辈。便依彦云兄所言,稍时某便安排人手,斩杀林子初!”

    王凌笑道:“此事若成,文行大功一件,日后封侯拜相,功业可期!”

    且让这蠢货去试试,能杀了林子初便好,若是杀不了,也与某无关。

    一念及此,王凌眼中满是兴奋与癫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