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喜当爹者,袁公路是也!

    第六百三十三章 喜当爹者,袁公路是也! (第1/3页)

    太湖之畔,冬日清寒。

    扬州地处长江以南,气候还算宜人,所以哪怕如今已是腊月底,江面也没有结冰。

    孙策望着脚下清澈透亮的江水,迎着冬日里初升的日光,心中的冷意却比吹来的寒风更甚。

    良久,孙策缓缓开口对身后的周瑜道:“公瑾,为今之计,某该如何处之?”

    在江东一众家族的轻视下,孙策这两年苦苦支撑,手下地盘却不见扩大,发展更是多处受阻,如今已经陷入进退失算的尴尬境地。

    周瑜闻言后,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苦笑道:“伯符,敢问你志向为何?”

    孙策自然是有大志的,只是周瑜尚不清楚他那所谓的大志是何种程度?

    为父报仇雪恨?

    雄踞一方?

    列土封疆?

    亦或是像如今的刘备一样,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

    至于再往上,周瑜还不敢想……

    “某之志,公瑾岂能不知。”

    孙策忽然昂起头颅,大声道:“刘玄德杀我父亲,某自然要报仇雪恨!再者,大丈夫生居天地间,自当建功立业!

    只是……”

    说到最后,孙策的声音又低沉了起来。

    如今连一郡之地都搞不定,又何谈与刘备为敌,更遑论建功立业。

    周瑜想了想,开口道:“如今若想破局,便还得北附。”

    “北附,公瑾之意是要某归附豫州袁公路?”

    “不错!”周瑜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袁绍败亡之后,放眼当今天下,能与刘备抗衡者,唯有豫州袁公路。伯符你若想报父仇,便只得依附于他。

    如今咱们身处困境,皆因伯符你出身寒微,为世家所鄙。但只要依附袁公路,借用汝南袁氏的名义,此难自解也。也只有如此,方能实现你胸中报复。”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祖上历任九卿之位,也曾出过三公,自是世家大族。

    可即便如此,这两年孙策屡屡碰壁时,周瑜也对他不离不弃。有道是患难见真情,二人的关系也急剧升温,从而导致周瑜说话素来不用避讳。

    周瑜虽然分析的有理有据,但孙策皱眉道:“公瑾,你要某屈身于杀父仇人?”

    “非也!”周瑜赶紧说道,“杀孙将军之凶手,刘玄德也,与袁公路何干?”

    孙策虽然天性直率,却也听明白了周瑜这句话的意思。

    当年三路大军围堵孙坚,并非私仇,而是因为孙坚想独吞传国玉玺。设身处地想想,倘若自己是一方诸侯,以当时的情况,也决不允许孙坚带走传国玺。

    再者,孙坚最后是死在刘备手上,所以孙策跟袁术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仇。

    真要算成仇怨的话,当时的关东诸侯都参与了围剿孙坚,孙策还能将这些人全都当成仇人不成!

    孙策思虑半晌,却突然从怀中掏出一物,倒是把周瑜看得神情一凛。

    “伯符,你竟将此物随身携带!”

    此物,正是传国玉玺!

    “倒也不算随身携带,只是今日出来时忽然心血来潮,就带了出来。”

    孙策笑了笑,却忽然扭头冲周瑜说道:“公瑾,你说某以这传国玺为凭,向袁公路去换粮草兵马,如何?”

    “不可,万万不可!”周瑜赶紧劝道,“此等神物,得者自是天命所归,又岂能用作交换!”

    传国玉玺意味着什么,孙策不会不明白,所以周瑜才更加震惊。

    “再好的东西,终究是导致父亲身死的罪魁祸首而已。”孙策摇了摇头道,“若无此物,父亲也不会落得此等下场。如今某麾下兵不过万,势单力孤,留此物在手,乃取祸之道也。”

    “这……”

    周瑜张了张嘴,最终却没有再反对。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之所以现在还没人出来收拾孙策,是因为大家都忙着争抢地盘,发展实力。

    等中原之争告一段落后,身怀玉玺的孙策,必然会成为刀下鱼肉。

    如今交出去,不仅能取得袁术的好感,借机换来好处,更能起到祸水东引的效果。

    若撇开传国玉玺赋予的身上光环,这乃是绝好的计策,所以周瑜才会沉默。

    孙策见周瑜沉默,却忽然笑着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