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刘焉的疑惑

    第六百三十七章 刘焉的疑惑 (第1/3页)

    塞外草原这块地方,自西周以来便有游牧民族占据,彼时周人称其为东胡。

    说是东胡,其实是周人对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所有游牧民族的总称,而非指某个部族或者族群。

    正如东周时一般,周天子虽然是天下共主,但诸国享有自治权,只需按年向周天子上供即可。

    彼时的东胡,大抵也是如此情况。

    时间很快来到战国末期,这时在东胡境内一个叫阴山山脉的地方,有一支部落开始飞速崛起,这便是后来盛极一时的匈奴!

    可即便如此,匈奴的崛起也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重重磨难。

    战国末期,匈奴多次侵袭赵国边境,赵王便派李牧率骑兵两万,步卒五万,弓箭手十万与匈奴在边境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要知道彼时的匈奴,已经建立王庭,甚至有了左贤王部和右贤王部,可以说形成了初步的完整建制。

    纵然如此,匈奴还是败在了赵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下。

    自此十数年,匈奴不敢南下。

    而后秦朝初年,匈奴恢复了元气,又开始寇边袭扰。

    雄才大略的始皇帝自然不会容忍这种行为,遂派出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主动出击。

    这一战,不仅打得匈奴人望风逃窜,更是直接收复了河套地区,足可称之为大胜而归!

    可匈奴人只是被打败,却没有被打死,随时还会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于是此后的十余年,蒙恬便在北边建造长城,将原本燕国和赵国境内的长城彻底连接了起来,以此抵御匈奴的入侵。

    匈奴得知蒙恬一直在北方镇守,心中自是恐惧,直到蒙恬死后数年都不敢进犯。

    而后秦朝灭亡,楚汉争霸,华夏大地经过数年震荡,百姓死伤惨重,生者面有菜色,直到西汉政权建立时,中原已经虚弱到了极点。

    可此时的匈奴却养精蓄锐十余年,得知蒙恬已死,威严强悍的秦帝国已亡,便又趁机大举进犯。

    有前人珠玉在前,彼时虽然刚刚建国不久,但汉高祖刘邦依旧想效仿秦始皇,遂亲自领军三十万北上与匈奴决战。

    这一战,刘邦当然是信心满满。

    毕竟纵观前朝,哪怕是偏安一隅的赵国都能痛揍匈奴,自己如何会败?

    可一向知人善用的刘邦,此次却忽略了两个能导致战争胜败的关键条件。

    其一,无论是战国末期还是秦朝初年,匈奴都远不如此时强大!

    其二,刘邦虽然政治属性点满,但在军事方面嘛……虽然称不上狗屁不通,但至少也是个人菜瘾大。

    刘邦一顿操作猛如虎,初期也的确连连取得胜果,正当刘邦想乘胜追击,接着奏乐接着舞的时候……就被匈奴围在了白登山上。

    最后还是靠着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妾,才得以逃出生天。

    这次惨败让刘邦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匈奴已成气候,就算能击败,也不可能将其剿灭,不如先休养生息,待到时机成熟后再行攻伐。

    于是,汉朝便开始了对匈奴长达数十年的和亲政策。

    直到数十年后,汉武大帝横空出世,君临天下,凭借着乾纲独断的威严,以及文景两朝攒下的家底,就此拉开对匈奴反击的序幕。

    谈到汉匈之战,就不得不说到两位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这两位乃是天生的将才,比之兵仙韩信虽然差了点,但对付匈奴人却是足够了。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一直奉行着不服就干的强硬手段,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匈奴,虽然没能真正意义上将匈奴人打得亡族灭种,却也生生将处于上升期的匈奴政权打得分崩离析!

    汉武帝死后三十余年,匈奴终于向汉朝称臣朝贡!

    最最关键的是,由汉武帝主导的这一系列汉匈之战,打出了后来两汉的血性,打出了汉人的尊严,打出了中原文明的优越,打出了一汉当五胡的气势!

    自此以后,再面对北方异族的时候,汉朝大多数时候都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挨打。

    自此以后,在对待周边异族的态度上,汉人都是充满了不屑与轻蔑。

    自此以后,大汉正式登顶,周围小国无不称臣纳贡。

    简而言之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