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月圆归乡

    第六百四十五章 月圆归乡 (第1/3页)

    初平四年正月末,徐州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其一,经过多日筹备的徐州学宫,终于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子。

    开学当日,刘备更是亲自带着林朝等一干徐州重臣莅临学宫,观赏由郑玄和蔡邕主持的开学典礼。

    礼毕,刘备随即任命郑玄为学宫山长,蔡邕为学宫祭酒,一众大儒级别的学者为博士,更有司业若干,教习数百人。

    至于学宫的命名事项,刘备也没什么文化,因学宫建在羽山脚下,索性直接命名为羽山学宫。

    之后,众人更是亲眼见证了两万名学子进入学宫,场面蔚为壮观。

    这两万学子现在虽然只是懵懂幼童,但数年之后,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将来更是有一部分能进入了徐州的体系之中。

    望着这些储备人才,刘备脸上乐开了花,随行重臣也都与有荣焉。

    而郑玄和蔡邕俩老头,更是眼角隐隐有晶莹一闪而过。

    天可怜见,古今数千载以来,任谁也没见过如此规模庞大的学子。

    如此文教盛世,却在他们两人手中完成,俩老头心中的激动自是难以抑制。

    第二件事,便是兖州之事的风波。

    贾诩在兖州的疯狂举动,不仅迎来了世家的反噬,更是被己方阵营的官员打了小报告。

    状告弹劾贾诩的奏表如雪片一般递到了都察院,最终院首崔琰亲自出面,拿着弹劾贾诩的奏表与刑部来了一番联合调查。

    调查结果嘛,自然是确凿无疑。

    虽然没有具体查清楚贾诩在兖州到底杀了多少人,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次贾诩算是栽了。

    可贾诩终究是顺天府令,还是入了军机府的重臣。刑部也无权处置,遂将罪状上呈给了刘备。

    对于这个结果,一贯宽仁的刘太尉自然极为震惊,气得当场摔碎手边能摔碎的东西,并且大骂贾诩失职。

    第二日,内府便拟定了一份处罚结果,由监察御史崔琰带着亲自赶往兖州。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风拂面的晴朗天气,崔琰终于赶到了兖州,并当众宣读了州府对贾诩的处罚——

    贾文和身为顺天府令,理当体察民情,却不料其胆大妄为,竟敢草菅人命,残害无辜,罪恶深重,天理不容!

    但念其屡有功勋,死罪可免,着即罢去一切官爵,废为庶民,以儆效尤!

    面对这份堪称一朝回到解放前的处罚,贾诩依旧面色平静,甚至连半句怨言都没有,便拱手应命,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始作俑者被从重处罚,张辽、辛毗等一干人等,也被都罚俸一年,作为他们不能规劝贾诩的惩戒。

    之后,崔琰又宣读了另一份刘备的钧命。

    这里面的内容就简单多了,大概意思是说,刘太尉得知贾文和在兖州荼毒百姓的消息后,心如刀割,夜不能寐,更因为自己的识人不明而惭愧不已。

    为了弥补贾诩之前的过错,刘太尉决定免除兖州半年的赋税,用以聊表自己的愧疚之情。

    听到这个消息后,遭受贾诩屠戮的世家固然有些不满,但周围的百姓已经开始欢呼起来。

    这次的免税,可比以往天子下诏减田租之半有诚意多了。

    在新政的推行下,如今已经没了算赋,而只需缴纳田租。

    免税半年,就等于明年只需要缴纳明年收成的四分之一,百姓如何能不欣喜?

    崔琰也顺理成章取代了贾诩的位置,接管了推行新政的职责。

    不过经过前面贾诩一通祸害,之后崔琰推行新政阻力,倒是小了很多。

    如此结果,是否也在林长史算计之内,终究不得而知……

    过场走完之后,崔琰却对贾诩笑道:“文和兄,主公命某有一言相告。”

    贾诩拱手道:“请院首告知。”

    崔琰身为监察御史,乃都察院主官,权力极大,所以徐州群臣习惯尊称其为院首。

    “主公说,这都是他林子初干的好事,希望文和不要心存不满。如今失去的,以后定然加倍补偿。”

    闻言,贾诩笑了,先是对着郯县的方向拱了拱手,才开口道:“院首言重了,请代为转告主公,诩本懒散之徒,平生不求功名高位,只求安度余生。如今无官一身轻,倒是可以清闲一段时间了。”

    崔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