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二十五章 别处

    第一千一二十五章 别处 (第1/3页)

    而在东都洛阳,上阳苑的上阳宫景德殿内;奉命代表天子主持例行宗亲家宴,而显得格外清瘦有精神奕奕的太子李弘,也笑语晏晏的与诸位皇室宗亲攀谈和劝饮着,努力营造出一副和睦融融氛围。

    哪怕他以病体未愈,医嘱不得饮酒的由头,婉拒了绝大多数多的进献和奉承;但依旧在言语之间滴水不漏,夸赞和褒奖着每位进奉者,并时时刻刻都将话题引向了,恭祝“二圣”万寿永康的方向。

    当然了,他的内心更多是在暗中观察和对照、品评着,这些皇室宗亲在宴会上的态度和表现;以决定其中是否有哪些人选和对象,可成为他潜在的助力,或是暗自拉拢的盟友,乃至可堪大用之才。

    但是几次三番下来,他还是不免有些大失所望,或者说是徒劳无功了。因为,长时间的富贵优养之下,才历经了高祖、太宗两代人;这些皇室宗亲就基本堕于安逸游乐嬉戏,表现出种种不思进取。

    真正有点志向或是追求的年轻宗室子弟,却又不免失之于天真、幼稚;或者干脆就是头脑简单、待事粗暴;既缺少城府与内涵,也没有足够的学识和内秀的底蕴;仅有个别在专门学问上或有所长。

    但是却失之于性情迂直刚烈,或是过于不知变通和不够谨言慎行。又如何能够支持和协助自己,与那位当世手段和心性绝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母后;进行长久的周旋、博弈和对抗再三呢?

    所以,他也完全能够想象和理解,在不远的将来之期;这些皇室宗亲又是如何在,母后的一步步紧逼之下;逐步丧失维护李唐天下的主动权,在大势所趋之下不得不,跳进造反谋逆的漩涡/陷阱中。

    事实上,随着他想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为自己规划的目标越来越远;也越发觉得手中缺乏人才,乃至是少人可用了。哪怕他依照未来的趋向,以东宫的弘文馆和编撰局为核心,笼络了一大批俊才。

    但在越发纷繁复杂的事态,很层出不穷的朝野事务面前;却依旧是显得捉襟见肘、不敷所用。为此,他才将主意打向了这些数量众多,却拥有足够资源和闲暇的宗室皇亲,期望着从中选出一些帮手。

    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他所接触过的绝大多数人,要么暮气沉沉,毫无担当;要么耽于安乐,无心上进;要么功利有余,却才具不足;也只有少数几个外放归京的远支旁系子弟,才能让他略有改观。

    但他们也毫无疑问太过稚嫩了,虽有改变现状的志向,也有了解生民疾苦的立场;但是却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成长起来;成为太子李弘真正的佐助。却没法直接应对和参与,太子李弘所面的当下问题,

    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联手自己至亲的兄弟姐妹;但无论是相王(李旦)、英王(李贤)还是沛王(李显),都已经成年开府,拥有自己的私臣属官和卫士,也早已不再是旧日马首是瞻的小儿辈了。

    尤其在经历远了在长安留守和监国,长时间的分别之后;再相逢时依旧兄友弟恭的氛围之下。是口口声声礼数毕敬的皇兄/太子殿下,是那些亲切而复杂的眼神中,更多令人觉得陌生和隔阂的东西;

    更令太子李弘生出了明悟和感叹,这些曾经亲密无间的弟弟们,终究是长大成人各有家室了;也各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乃至隐藏不明的潜在立场,甚至是身后隐隐推动的势力和身家所系的追随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