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还没动手,你们怎么就倒下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还没动手,你们怎么就倒下了? (第2/3页)

  其他的勋贵子弟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好像老友见面,其乐融融。

    李峤开始一一介绍,李彦连名字都没往心里记,倒是打量起李思冲来。

    这个历史上参与景龙政变,失败被杀的李敬玄嫡长子。

    景龙政变,就是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发动,结果都杀到玄武门,由于李显出面功亏一篑的那一场。

    除此之外,李思冲还参与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被授予工部侍郎,左羽林将军。

    前后两场政变,都参与其中,无具体功劳,一成一败,身死家破。

    这就是史料对此人,为数不多的记载。

    当然,那些事距离现在太远,此时的李思冲,还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也正是最巅峰的时期。

    因为他的父亲李敬玄,正处于权势的最高峰。

    能这样欢迎李彦,确实是很给面子了,李峤稍稍放下心。

    本来高门士子的应酬,都是表面兄弟,虚伪应付,花花轿子人抬人。

    多多走动,以后利益相连时,就好办事了嘛!

    李彦入席,上酒上菜。

    兰陵奉上,李彦品了品,确实是好滋味,不禁点了点头。

    众人说了些场面话,眼见李彦既不冷淡,也不热情,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勋贵子弟,眼珠转动,微笑提议:“如此滥饮,易醉无味,何不行酒令呢,元芳觉得如何?”

    唐朝的习惯,喝酒往往会行个酒令,也就是设定一种规矩,让在座人依次按规矩来做事,做对了喝彩,做不好罚酒,炒热气氛,文人平素交往也最喜行酒令,最是考校学问和急智。

    李彦笑容谦虚:“文墨非我所长,平日里在家,也就读读《芳林要览》《臣轨》《瑶山玉彩》,在这就不献丑了。”

    勋贵子弟嗤笑:“那些有什么可读,要我说……”

    “咳咳!!”

    李峤狂咳一声,直接打断:“元芳好学,勤习圣人、皇后、太子所赐之书,实乃我辈榜样!”

    层次不够就不要乱说话好不好,刚刚差点噎死我!

    众勋贵子弟:“……”

    李彦吃菜。

    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勋贵子弟,看向圆台上热舞的胡姬,微笑道:“此情此景,知己难寻,元芳既无文兴,你我并作起舞,引吭高歌一曲如何?”

    时代风气如此,哪怕山东士族号称门风严谨,音声舞技也是必须掌握的,否则会被视作孤僻之辈。

    但他话音刚落,李峤又咳道:“元芳蹈舞为贺,祝欢圣人,尽展国家欣欣之态,一向为众称赞。”

    大家吃吃饭喝喝酒,闲聊闲聊,升温一下感情不好么,偏要在舞王面前显摆?

    众勋贵子弟:“……”

    李彦吃菜。

    仍旧有人不死心,第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勋贵子弟,招呼胡姬:“来啊,把劝酒胡摆上来。”

    不多时,一个憨态可掬的劝酒胡,摆在了众席的中央。

    那是一个不倒翁似的瓷像,做得十分精巧,一只手指着前方。

    有文化的聚会,高歌酒令,没文化的聚会,转劝酒胡,全凭运气。

    这瓷像下面有转盘的效果,将底座转动,最终手指向谁,谁就要饮酒。

    勋贵子弟看着劝酒胡,笑了。

    这下你没招了吧?

    李彦也笑了。

    果不其然,劝酒胡不断转着,众人一杯酒接着一杯酒喝,怎么转都转不到他。

    这次连李峤都惊讶了。

    怎么办到的?

    12点运道,跟你闹呢?

    众勋贵子弟:“……”

    李彦吃菜。

    我还没动手,你们怎么就倒下了?

    也罢,享受美味佳肴。

    反正都是独自的席案,那些人的口水也喷不到这里,烧尾宴真的好吃。

    以后可以点外卖,让醉今朝打包上门。

    见李彦都快吃完了,李思冲终于憋不住了,举杯笑道:“闻名不如见面,元芳果是奇人,我敬你!”

    李彦这才放下筷子,重新拿起酒杯:“思冲兄,请!”

    这种叫法,亲热里带着一丝尊重,李思冲听了脸色缓和,笑容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