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让高丽身败名裂!向辽帝问责!

    第九百二十二章 让高丽身败名裂!向辽帝问责! (第2/3页)

百姓与典籍。”

    李格非还在后院看外孙,此番特许吏部侍郎韩嘉彦入内觐见,这位神宗驸马效忠起新朝来,可是毫无心理负担,戴着眼镜,面色红润,振奋地道:“老臣领命!”

    李彦微微点头:“战事结束后,治理南方,是紧随其后的要务。”

    “之前江南各地多有“不举子”的民俗,生下儿子后立刻丢弃或者溺死,就是害怕家中添了人丁,还要多交一份赋税。”

    “想要改变这等惨事,不仅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戚,更要将南方各地的恶霸根除,触犯律法者,严惩不贷!”

    中书省和六部官员的面色,顿时变得郑重起来。

    他们很清楚,由于南北风俗民(本章未完!)

    第九百二十二章 让高丽身败名裂!向辽帝问责!

    情的不同,之前推行的“重民本,崇正义,斗恶霸,治豪强”,在南方很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尤其是越往南部,天高皇帝远,地方势力越强横,以前的统治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把赋税交上来,管你们底下怎么折腾。

    但燕廷显然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正好趁着改朝换代,要将这些肆无忌惮、为富不仁的权贵阶级好好整治一遍。

    这其中的方寸十分难把握,如果逼得急了,会不会引发新的叛乱动荡,实在难说。

    所幸这个时候,李彦又定下了宽松的时间:“此事不易,非十年之功不可为之,此前南方反贼动荡,造成各地百姓伤亡,不少州县凋敝,百废待兴,恢复期也要以十年计,最忌急功近利!”

    群臣松了口气。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话,谁都知道,谁都会说,但真正这么做的,却是少之又少。

    当年神宗若不是那么急切,王安石变法不至于一上来就得罪那么多人,常常都是御史劝说君王不要急功近利,能遇到一位叮嘱臣子不要急功近利的君王,真是幸事……

    李彦确实不急,因为此番改朝换代,由于自己的横空出世,再加上赵佶的极力配合,速度之快已经远超心理预期。

    再加上燕军精兵简政,军事支出上的负担,相较于赵宋轻了太多,他有这个资格去好好治理南方,将上下彻底梳理一遍。

    当然,这一切还有一个关键点,北方战略要能顺利执行。

    如今看来,已经遇到了挫折。

    “看看第二份军报吧!”

    在李彦喜怒不定的语气下,众人看向第二份军情,轮换了一圈。

    别说隐隐有所猜测的蔡京、朱武和吴用目光一凝,就连六部尚书和侍郎都面色齐变:“涟水军被女真人大败?怎么会!”

    燕军原有十大陆军,西军和方腊的吴军归降后,正在从中择精锐整编,扩建出四军。

    而水师目前还是三军,临江军张横是指挥使,阮小七为副指挥使;涟水军阮小二是指挥使,张顺为副指挥使;通远军李俊是指挥使,阮小五为副指挥使。

    张横张顺、阮氏三雄都是兄弟,这在同系统内任职是很犯忌讳的,尤其是兵权,但李彦仍旧力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