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给了机会,就看中用不中用了

    第九百四十一章 给了机会,就看中用不中用了 (第3/3页)

:“此行老衲亲往,不独为相国寺,更是为了整个佛门!”

    ……

    “相国寺组织群僧,踊跃参加,好!”

    收到了时迁提供的最新情报,李彦眉头微扬。

    当了一百多年的皇家寺院,佛门领袖,就该有这样的格局,这是情理之中。

    但对方明知定都燕京后,相国寺不可能再恢复昔日辉煌,地位还颇有尴尬,依旧能挺身而出,倒是真的挺不容易,又有些在意料之外。

    既如此,李彦也记下了相国寺的表现,吩咐道:“智清禅师率众入京,吴右丞亲自去见一见。”

    “殿下仁德!”

    吴用心领神会,这是要给相国寺一个机会,让他们成为政策推行的辅助者。

    这些辅助的寺院,日后的待遇肯定要相对较好,反观那些冥顽不灵的,则要大肆整改,加重处理。

    原来相国寺根本没在考虑的名单上,现在给了机会,就看中用不中用了!

    李彦又叮嘱道:“各地寺院,需将施药和赈饥规则化,不可松懈。”

    吴用领命:“是!”

    由于寺院的财产普遍较为充裕,有时候也会反馈社会,最普遍的行为是施药和赈饥。

    施药就在寺内设置药局,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医馆的作用,许多高僧同样也是神医。

    比如在熙河开边大放光彩的智缘,就被直接称为医僧,医术高明到仅凭诊脉,就能知人贵贱休咎,精准如神,这显然是将算命和医术结合到一起了,京中官宦贵人趋之若鹜。

    赈饥就不说了,灾荒之年时,许多寺院确实会开门施粥,帮助各地衙门赈济灾民,许多时候灾民更信任。

    寺院的僧人,也不信衙门的差役,就是因为这个传统。

    变革是追求去糟存精,改变缺陷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将突出的优点保留下来,佛门做得不错的地方,他自然要肯定,并且给予其相应的嘉奖。 @

    当然,各地寺院并不这么想,好日子过习惯了,如今新朝初立,一刀就狠狠砍下来,还没到收税阶段呢,推进过程已经艰难起来,各种问题频出,各地的快马不断传递消息。

    对此吴用走出时,都显得镇定自若,李彦更是平静如水,但也想起了恰逢其会的一人:“那位林道人,还在宫外求见?”

    侍卫长武松道:“禀告殿下,还在等待。”

    李彦道:“许他觐见。”

    武松闻言,亲自带了几名侍卫,一路往王宫外而去。

    待得武松接了道士,折返回去时,数名官员同样将一群僧人,带入前朝办公的中书省。

    林灵素远远看过去,其他僧人一无所觉,唯有智清禅师侧头,双方的目光碰撞了一下,又迅速分开。

    中书省内,眼见右丞吴用亲自接见,群僧双手合十,宝相庄严:“阿弥陀佛!见过右丞!”

    明德殿内,对那道御案后的身影,林灵素道袍轻拂,仙风道骨:“无上天尊!拜见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