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任何祥瑞都比拟不了的神道复苏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任何祥瑞都比拟不了的神道复苏 (第2/3页)

奏响,正是天师陶仲文。

    不仅是道门魁首,他还任礼部尚书,拜少傅、少保、少师,一人兼领三孤,更封恭诚伯,便是寻常的阁老也没有这份位极人臣的待遇。

    当严嵩、吕芳、陆炳、陶仲文,这四位朝堂之上最受恩宠的臣子,齐聚殿内,并且涵盖了文武宗教所有方面,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众人眼神交流,愈发地不敢说话,只有脚步的轻轻移动。

    吕芳引着滕祥、孟冲、黄锦、陈洪,排成一行,在左侧站定。

    严嵩引着吕本、徐阶、严世蕃,排成一行,在右侧站定。

    陆炳和陶仲文独立于内阁和司礼监之外,众人面对正中那把空着的座椅,安静下来。

    换成以往,他们会面对座椅三拜,因为那代表着不会出面的大明天子。

    现在则不需要了。

    所有人屏息着,目光望向大殿东侧的通道。

    通道深处,就是谨身精舍,精舍正中的门正大开着,即便是冬天下雪时也是这般。

    众所周知,那位万岁爷修炼得已是不畏寒霜,夏天能裹着厚厚的冬衣,冬天又能直面风雪,此时当脚步声响起,仿佛也是乘风而来,飘然若仙。

    重重纱幔的通道里,传出了吟诗的声音: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众人静静地跪了下去,没有即刻山呼万岁,都在默默聆听。

    一道身形消瘦,面容清矍,大袖飘飘的中年男子现身。

    这就是大明朝第十一位君主,十五岁入宫,绍继大统,至今已经掌握了皇权三十年的嘉靖帝,朱厚熜。

    面容白皙,五官端正,双耳奇长,颌下三缕长须,无论是相貌还是气质,都很出众,此时来到殿内,用细长的手指,抚摸着紫檀座椅上的扶手,却不念诵完后半句诗词,淡淡地道:「免礼!」

    近在咫尺的声音,引得众人目光闪烁,疯狂思索背后的寓意,然后齐声道:「臣等叩见吾皇万万岁!」「吾皇仁德,万民之福,天地所佑!」

    前半句是统一的,后半句是某个人加上去的。

    嘉靖坐下后,就看向了这个最没有资格位列此地的小阁老:「严世蕃,你此言何意啊?」

    严世蕃实则紧张到了极点,但语气十分平静,反倒透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自古天人相感,阴阳相和,陛下存心养性,修正身心,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自能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更当不受外侮内扰,永世昌盛,臣念及于此,心潮澎湃,有感而发!」

    嘉靖看向严嵩:「惟中,你教出了一个会说话的儿子。」

    惟中是严嵩的表字,皇帝用他的字来称呼,可见隆恩,但嘉靖这句到底是夸赞,还是讥讽,谁也听不出来,殿内的气氛

    再度一凝,只有严嵩准备拜下。

    嘉靖摆了摆手:「别多礼了,今日召集你们前来,确实是有一件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我大明朝的神道,终于复苏了!」

    知道情况的臣子已经震惊过,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不知情况的臣子一怔,更是不知怎么应声。

    嘉靖看向陆炳:「文孚,此次锦衣卫功勋卓著,你说给他们听!」

    文孚是陆炳的表字,这位天子最信任的奶兄弟上前一步,朗声道:「臣领旨……」

    接下来这位锦衣卫执掌者,言简意赅,却又不放过丝毫细节,将杭州城内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伴随着一个本就耳熟的名字反复出现,群臣忍不住露出惊异叹服之色。

    道医李时珍,破奇案,治土地,拿邪灵,更有龙王托梦的天大喜讯。

    相比起来,抗倭统帅失而复得,都似乎变成了小事……

    当今世上,有道术法咒修行,有妖魔鬼怪横行,这些都是确切无疑,并且亲眼所见过的。

    但长生不老的仙人,身在何方,所谓神佛到底是真的消隐,还是本来并不存在,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直到现在。

    土地现身!龙王托梦!

    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正如嘉靖给这件事情的定性,此乃神道复苏的迹象,是任何祥瑞都比拟不了的!

    「这李时珍是奇人啊!呵,天师有麻烦了!」….

    严世蕃暗松一口气,又忍不住瞥了眼陶仲文。

    这件事与内阁关系不大,顶多陛下以后炼丹,要劳烦父亲多试试药;

    与司礼监关系也不大,顶多那些贴身的内侍想讨好主子,得多学学神仙方面的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