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陈洪:可惜了万岁爷那般宠爱我,只能为新主子卖命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陈洪:可惜了万岁爷那般宠爱我,只能为新主子卖命了 (第2/3页)

急,各部却都匀不出来银子,不好办呐!」

    当一个朝廷连京官的俸禄都开始赊欠,财政严峻到什么地步,就可以想象了,关键是大明朝的官员俸禄本就很低。

    开国洪武年间,太祖在俸禄上其实并无苛责,洪武二十年的制定,正七品的官员,每年可得九十担米,折合成四十两白银,按照建国初年的消费水平,足以体面地生活。

    问题是近两百年,大明官员工资不涨反减。

    物价在上涨,生活成本在大幅提高,偏偏官员的薪水不仅没有半点上升,还以各种形式克扣,现在一个七品官员,就算拿足了可怜的俸禄,对比民间如何呢?

    杨金水在宫中时尚且不觉得什么,之前下江南时却见识过,一位名气不小的民间说书人,在生意红火,捧场客人多的情况下,说一场书能赚得五到十两银子。

    也就是说一位大明朝的七品县令或御史,一年的正规收入,大致等于民间说书人说五六场书的。

    就这样还时常不发……

    平时嘲笑军队里的丘八噶人头,真要给机会,那些文官恨不得嗷嗷冲上去噶人头!

    「国库空虚,主子烦恼,必须想法子了!」

    穿上蟒袍的杨金水目露沉吟,放下账簿,提及一事:「前几日,浙江的张经和李天宠,是不是有本上奏?」

    有太监赶忙回答:「有的,似是提议重新启动江南制造局,将丝绸卖到海外去……」

    杨金水眼睛一亮:「这法子不错啊,倭寇平了,也是时候好好做买卖!」

    另一位太监低声提醒:「海商汪直派来面圣的人还压着……」

    杨金水摆了摆手:「什么海商!那贼人狂妄自大,有兵部的官人们操心,咱们就考虑银子从何处来就行!」

    周围的宦官明白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帮万岁爷敛财,顿时对江南织造局大为来劲,开始忙活起来。

    陈洪看得既是嫉恨,又默默诅咒:「刚刚上位秉笔太监,就想推行政务,填补国库亏空?野心不小啊,有的是你杨金水栽跟头的时候!」

    在暗中咒骂了好一会,恨不得明天晚上,杨金水就能飘在自己身边,陈洪才忿忿地离开,朝着储存文书的殿宇屋舍飘去。

    营建龙神庙和真人府的情况大致弄清楚了,朝廷没钱,正在扯皮,也该做正式任务了。

    收集曹端妃与常安公主留下之物。

    这并不简单。

    因为曹端妃是壬寅宫变中被处死的,已然成了宫中的禁忌,随身之物早就销毁。

    常安公主的病逝也在四年之前,这位没了母妃,就没了照应,日子过得并不好,留存下来的物品恐怕也寥寥无几。

    好在常安公主作为长女,终究与其他子女不同,再加上嘉靖很清楚曹端妃是冤枉被杀,对于这位女儿有些补偿,陈洪记得很清楚,万岁爷是赏赐过一只价值连城的黄玉如意的。

    玉如意本身不算什么,道君皇帝身边多的是,但黄玉就不一样了。

    世人都晓羊脂好,岂知黄玉更难找,那黄玉是西域的贡品,雕琢成玉如意后也只有一对,嘉靖特意赏赐给了常安公主一只,希望自己的仙气能通过玉如意传递给女儿,助她长命百岁。

    结果第二年公主就病故,嘉靖颇为伤心,那柄黄玉如意作为陪葬之品,吕芳则将另一只收起,省得陛下睹物思人,乱了脾性。

    陈洪此次的目标,就是将黄玉如意找到,拿回去给小倩看,帮她记起生前的事情,一路驾轻就熟地进了府库。

    紫禁城内有好几座皇家府库,万寿宫内的这一间是专门存放贴身之物,方便取用,陈洪对这地方熟悉得闭着眼睛就能进来,原因不可为外人道也。

    「找到了!」

    他循着记忆,在架子上飞速穿梭,很快锁定锦盒,确定标签无误,深吸一口气,伸手探了过去。

    以陈洪的阴气,根本接触不到实物,是小倩临行赐下一股精纯的太渊法力,才让他有打开锦盒的本事。

    然而随着上面的灰尘散开,吱呀一声盒盖翻开,陈洪猛然怔住。

    里面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陈洪倒吸一口冷气:「这也敢偷?」

    不比普通的贡品,黄玉如意可是价值连城,万一哪天万岁爷想到这件稀奇玩意,让吕芳取来,结果是一个空盒子,宫内要多少人掉脑袋啊!

    「嘿,死得好!」

    换成以前,陈洪也会吓得两股战战,但他现在是真的死猪不怕开水烫了,惊讶之后,开始幸灾乐祸:「最好将杨金水给弄下来,我一定要好好嘲笑他!」

    笑完之后,他的脸色又变得难看:「可没了黄玉如意,怎么向公主殿下交代呢?」

    想来想去,陈洪望向紫禁城的方向,咬了咬牙:「去找宁安公主吧!」

    ……

    嘉靖搬来了西苑,大量的后宫妃嫔并没有跟着,基本还居住在紫禁城内的殿宇中。

    是的,大量的后宫妃嫔,相较于明朝其他皇帝,这位道君皇帝喜爱女色,有名分的后妃就有八十多位。

    但相比起另一位道君皇帝,不仅好色,还特别能生,嘉靖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