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

    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 (第2/3页)

才,这种制度的创立打破了以往世家豪门对官场的垄断,使得不少出身贫寒的天才脱颖而出,崇祯对开创科举制度的杨坚叹服不已。

    崇祯点头道:“温卿所言甚是。历朝历代科举制下,的确诞生了许多惊才绝艳,令让仰视之大才。自太祖创立本朝至今,亦有不少治世能臣经科举被拔擢后方才一展身手。可是诸卿有无察觉,科举下之庸才更多否?”

    这话有点打脸的意思,但众臣皆未认为皇上指的是自己。

    温体仁奏道:“老臣敢问陛下,何谓庸才?”

    崇祯正色道:“现今局势如何,众卿自是心中有数。大明如今所需的是知晓民间疾苦,执政一方后有方法及能力,兴利除弊,使治下百姓无贫病之忧,无盘剥之苦,能衣食无忧、安然度日之人,而非只会典故中做文章,经书里求解答之儒冠!”

    李邦华奏道:“陛下之言确乎发人深省,据臣所知,许多举子终日埋首书中,对世情知之甚少。比如本地盐价几何?产盐之成本为几?成人一日需米面几多?一户之人年需多少粮食方能温饱?此等关系到千家万户之民生,方乃为官务必知晓之事。臣敢与人对赌,陛下且着人去街巷之中随意访问一名举子,其绝无可能知晓此等细节!在此等举子眼中,饱读诗书已是上等之人,所谓民生自有他人料理,某只管当官做老爷便是!要是这等人中榜后为官一方,可知其治下百姓处境究竟如何!”

    殿中诸人都是对李邦华暗自生厌,心道:就好像你知道盐价多少是的,做官难道要如那些低贱胥吏一般才好?要是和市井小民一样,日日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那倒是什么都知道了,可做官还有何趣味?

    崇祯大声赞道:“李卿说的好!这便是朕之忧也!朕以为,举子们四书五经已经熟记于心,用于修身已经足亦。接下来便该知晓与民生息息相关之事了!若是不知百姓之需、之忧,一旦中榜后放为州县主官,轻易便会被书吏衙役蒙蔽,给其上下其手之机会,最终惹得怨声载道,名声扫地!令朕可笑的是,众人皆自以为乃人中龙凤,结果却被大字不识之人蒙骗,难道不觉得是一种羞耻?就算为了读书人之荣誉,诸生也该自省才是!”

    众人默然,虽然觉得皇帝的话有些偏激,但也有道理。只是皇帝话中似有瞧不起读书人的意味,所以众人并不支持,只有寥寥数人赞同崇祯的言语。

    温体仁奏道:“老臣赞同陛下之言,可若以此为终止会试之理由,这让一干举子如何自处?但凡中举之人,皆是读书万卷、聪慧过人之辈,只不过其不符陛下选材之则而已。老臣以为,只要其放下诗书,改攻杂学,定会比那些胥吏之辈强出甚多!”

    王应熊接道:“温阁老所言甚是,论头脑,彼辈如何能与读书人相比?诸生所缺只余实践耳!只要给其时日,臣相信其定不教陛下失望!”

    刑部尚书熊汝霖奏道:“所谓经世之才也需磨练数十载方成,陛下凭一己之思,便要断绝众举子晋升之望,实与夫子诛少正卯相类!臣以为陛下还应给众举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