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

    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 (第2/3页)

好,可是最终还是需要实业来给与强有力地支撑才行。

    没有大量畅销地产品,谁会去钱庄借贷建造工坊?

    指望农户在贱年时借贷渡过难关是不现实的,大明的农户根本没有借贷的意识,只要吃草根树皮能够活下去,他们是不会从所谓的钱庄借钱的。

    就算到了绝路,他们还有一条道可走------逃荒。

    宁愿逃荒也不会去借贷。

    现在四海票号开办已经有两年了,但业务也只限于用银票减少四海商行自身需求,省去大额银钱长距离运输的不便性,这种方式还没有为更多的商户所接受。

    既然钱庄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那么减征商税、刺激士绅大户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产业中去,这就成了目前朱由检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从三十税一,降为五十税一,让利的幅度是空前的,相信这项政策一出台,就会让很多家产丰厚的大户们为之心动。

    按照这个税率计算的话,只要自己家有相当规模的工坊,雇请工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那么你家的商行每年上缴朝廷的商税几乎会少了一半。

    原先一家商行从江南贩运货值一万两银子的货物到京师,俺三十税一计算,需要交纳三百三十两银子的税。

    而新税率施行后,只要你有当地官府出具的凭证,证明你名下有达到减税额度的工坊及工人数量,那这一万两银子你只需交二百两,这一趟就可以省下一百三十两银子,也就等于多赚了这笔银子。

    这一百多两对于大商户来说看似不多,但这可只是一次少交的税,而那些大商户贩运南北,每次的货值动辄十万八万两不说,次数也不止一次,一年算下来可是好大的一笔收入了。

    朱由检相信,这些精明的商人比自己更会算成本,他们肯定会闻风而动,拿出大量的资本来投入到实业当中,去开发更多新颖的产品,然后从中获取更高额的利润。

    资本都是嗜血和逐利的,这一点无可厚非,朱由检能做的就是尽量引导这些资本,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去投入,推动大明的手工业向前发展。

    不知道方以智和郑芝凤回来时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惊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