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

    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 (第2/3页)

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描述,显露出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理论阐述,注重引入理论概念,而非单纯技术描述。

    在这本耗尽毕生心力的巨作中,宋应星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

    其中既有农业方面的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又有手工业方面的大量知识。

    比如书中所载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等等。

    而适用于大明北境的相关制造技术也是不少。

    比如砖瓦、陶瓷的制作、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等等。

    这些极为实用技术和知识,都可以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北地,尤其是西北地区予以广发传播和推广。

    北地各级官府要在其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官员们也能从中学到诸多知识,在无形之中开拓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转变,从农业思想中跳出来,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

    所谓的引领和推动,无非就是投资。

    大明北地不同于私人作坊发达的江南,在富豪遍地走的江南,只要有赚钱的产业,马上就会有大批的银钱投入进去、

    而大明北地则不痛,特别是流贼起家之地------陕西。

    在这场持续十几年的动乱中,陕西省无数士绅豪门粉身碎骨,他们数代积攒下的大批财产田地都化为乌有。

    流贼们的破坏力十分地强大。

    不管士绅大户们是在老家修筑坞堡死守,还是携带金银财宝,与家人就近逃入县城,最后还是难逃覆灭的下场。

    在这种毁灭性的破坏下,陕西行省大户幸存下来的不到太平年间的五成,存活下来的也因为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而败落下来。

    所谓的大户,他们主要依靠田地生财。

    天灾人祸之下,赤地千里、野遗白骨,替他们创造财富的人除了逃荒就是加入流贼队伍,就算你有千倾田地,上哪找人耕种?

    旱魃横行下,大部分田地一锄头下去,土壤瞬间成为粉末,这样的田地你就是播下种子,能有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