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

    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 (第1/3页)

    崇祯十七年六月,夏收时节刚刚过去,北直隶巨鹿县贾庄宽阔平整的场院里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男女老少正趁着夏日昼长夜短、傍晚时分没有日晒的时候,忙着给自家新收的麦子打场脱粒。

    丰收带来的喜悦在高温下酝酿着、发酵着,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大人们一边挥汗如雨的忙碌着,一边大声说笑着,三五成群的孩童相互追逐着、嬉笑打闹着,欢乐的气氛着向四下蔓延开来。

    也难怪农户们如此的开心,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朝廷投巨资打造的水利设施灌溉下,在地方官府依据司农寺印制的农田增收手册的指导下,华北平原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丰收了。

    就拿贾庄这个只有不到八百丁口的小村庄来说,大多户均二十亩上下的田地,亩产应达到了一石二斗,也就是说,每家仅仅是夏粮便能有近三十石、四千多斤左右的收成,如果按照青壮劳力每人每天两斤粮食、妇孺老弱一斤的食量计算,单是夏粮,就能让一个五口之家一年到头都可以吃上饱饭,要是再加上红薯杂粮等秋季农作物的收成,大人孩子敞开了吃也是毫无问题。

    当然了,这一切是建立在不用缴纳赋税的前提下的,要是按照十三的赋税额度,四千斤粮食就要被朝廷拿走一千两百斤。

    对于缴纳赋税一事,农户们心里没有丝毫的抵制和不满。

    草民们生来不就是给大老爷们干活的吗?何况大老爷们这几年对咱们草民那可是相当的好,又是给咱打井又是给咱修渠,还教咱如何施肥,要不是能得了朝廷这些利,咱这些薄田哪有如此好的收成?

    再说原先这些活计都要庄里出人出粮服徭役的,现在居然是朝廷拿着钱雇请,并且还管两顿饱饭,这样的好朝廷可是从未听说过,皇帝爷爷跟这些大老爷们就该长命百岁、富贵延绵,咱们这些草民能摊上这样的老爷。也不知道是上辈子积了多少德。

    而就在夏粮即将开镰收割之时,巨鹿县官府发下告示:接圣喻,自崇祯十七年夏收起,赋税由十三减为十一,若有地方官府私自多征者,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