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

    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 (第2/3页)

一听主编老爷找,早就二话不说拔腿就走,生怕去的晚了惹大老爷不快,这位倒好,还惦记着手上这点事,一看就是不会做官之人,将来也没多大出息!”

    待书吏走后没过多长时间,钱穆校对完稿件,然后唤过一名采编室的书办,将稿件交到他手中,叮嘱几句后才出了屋去往主编朱舜水所在的院落。

    发生在前几天的夜市风波并没有传扬开来,钱穆知道事发第二天,朝廷便已经暂停了宛平县加征,对于此事,他还是觉得较为欣慰的,虽说事情的结局肯定是公主殿下干预才造成的,但要不是自己为民鸣不平的话,也引不来贵人关注此事,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岂不是已成定局?

    钱穆于崇祯二十年中举后便来到皇家理工学院就读,后因仰慕吴梅村的缘故,放弃学业进入皇明周报就职,此举得到了恩师陈子龙的大力支持。

    正是在陈子龙的劝说下,父亲才并未勉强他继续参加科考,而是任由他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自从大哥年纪轻轻便因病离世后,他父亲的性格变得更加豁达通透,对于儿子的选择再无过多干预,只希望他能够愉快的过完此生便好。

    在皇明周报就职的两年时间里,受到吴梅村的影响,钱穆从一个标准的不识人间疾苦的世家子弟,变成了现今对平民百姓有着强烈同情感的正义之士。

    尤其是吴梅村于京郊收留了秀芝一家,并在与钱穆饮酒闲谈时,将秀芝一家的悲惨境遇做了详解后,钱穆更是当场悲叹不已。

    这个世上原来不只是宝马香车,竟然还有无数苦命人整日挣扎于死亡线上。

    皇帝随后御赐“天下良心”的牌匾更是激发了他的满腔热忱,有了如此大的靠山撑腰,报社就该为天下百姓仗义执言。

    参加科考,中试做官,也只能造福一方百姓,而报社完全可以为天下人发声。

    这件事坚定了他留在报社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钱穆一路低头思考着,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