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就地取材

    第38章就地取材 (第1/3页)

    崔书清目光流转,悄悄看了一眼崔明珠,隐下心头困惑,垂手恭谦道:“请殿下出题。”

    “就拿这次洪涝来说,工部要修堤坝,户部给的银子不够,但国库只能拨出这么多银子,工部户部为此事争论不休,你以为如何解决?”太子说起前段日子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当然,不是因为国库银子不够,而是他父皇就这么抠。

    父皇觉得这些银子够了。

    工部户部吵得他头疼,他最后才松了口,又多拨了一些银子。

    但日后保不齐有国库空虚的时候。

    崔书清略一沉吟,答:“就地取材。”

    太子皱眉,显然是不满意这个答案:“说清楚点。”

    “洪涝过后,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温饱都成问题。工部可用最少的银钱雇佣饶州百姓修建堤坝,条石可以用山上的红石代替,木桩可用洪水冲倒的粗壮树干。”

    “如此一来,既能以最少的钱财建成堤坝,又能解决一部分饶州百姓的温饱问题。”

    崔书清详细解说了一番。

    太子又问:“如果还是不够呢?”

    崔书清便直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皇商之富,总不见得一座堤坝的钱都补不起。”

    太子默默点头,条理清晰,思路明确,确实是个好办法。

    他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若有人买·官卖官,在科举动手脚,张冠李戴,偷取他人名次,又当如何?”

    “严惩不贷。”崔书清毫不犹豫地说。

    这种情况在现代也是有发生过的,然而要查验起来确实麻烦。

    即便是真的查出来了,错过的便是错过的,永远也弥补不回来。

    太子:“朝堂关系复杂,其中牵扯甚大,轻易不能动,要怎么严惩不贷?”

    崔书清歪了歪脑袋,神情疑惑:“皇权至上,为何怕牵扯?又为何被牵制?”

    太子抿唇:“你只管答本宫的问题,多的不要问。”

    崔书清却是笑:“因为朝堂需要这些人撑着,因为朝廷无人可用。若是殿下听我阿姐的,改革科举制度,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不遵守规则的,杀了便是。随时都有人能够补上!”

    太子蓦然起身,这句话说到他心坎里了!

    每每皇权受制,要权衡那些大臣的利益,而不得不妥协的时候,他心中总是憋着一股郁气。

    然而父皇却告诉他,要忍!

    帝王之术在权衡。

    但他不想要权衡,他想要的是君臣一心,共创太平。

    或许,崔明珠姐弟俩说的都对。

    朝堂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朝堂需要随时都有储备人才。

    一个不行,就换另一个上。

    而不是让这些权臣,倚老卖老,在朝堂之上只会侃侃而谈!

    “不愧是姐弟俩,一出口便是拿捏命门。你们的话本宫会考虑,先下去吧!”

    改科举制度是大事,太子也不能一人抉择。

    他需要时间做决定,也需要时间说服父皇。

    等崔明珠姐弟俩离开,太子看向赵闵齐,眼里是期待与激动。

    “表弟,科举改革,你怎么看?”

    赵闵齐一直都在观察崔明珠,其余的啥都没想。

    此刻听到太子问他,才撇撇嘴:“你想怎么做?”

    “改!”太子咬牙道。

    “那就改啊。”赵闵齐说得随意。

    太子瞪他:“父皇会抽死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