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和滨大谈合作
第226章,和滨大谈合作 (第1/3页)
对于张至诚来说,追求魏照涵的难度尤如登天。
如果没有家里的三个妹子,张老板自信将来他和魏女神一定会是神仙眷侣。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眼下首要的事情是合作。
张至诚想要做芯片的闭环产业链,我们来看看生产电子产品的一个简单流程:
砂子-工业硅料-多晶硅-单晶硅棒-晶片-芯片-电子产品。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七个步骤,乍一眼看去,这么简单啊!
砂子到工业硅料这一步是最简单的,咱们的大西疆这玩意多的是,西疆的工业硅料更是占据了大夏超过一半的份额。
硅料到多晶硅然后单晶硅的科技含量就比较高了,当然有工业设备也不算太难,后世咱们国家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单晶硅到晶片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抓瞎,这里面的生产设备和精密机器就得两个***帮忙,否则你自己想玩难度重重,这还不是最大的。
最大的来了,单硅晶片到芯片的这个过程。
首先单晶硅片得加工制作成晶圆,这一步大夏目前搞不定。
其次在晶圆上光刻你所设计好的电路图,这一步最关键的又来了,它就是光刻机。
最后就是测试,这个更复杂,有一系列得软硬件测试来确保你搞出来得芯片是符合要求的,比如使用寿命,功能,对散热的要求等等。
整个流程中现在咱们能自主干的步骤就那么几样,可以攻克的是硅棒到晶片这个步骤,然后再狠一点由晶片到晶圆这个步骤。
当然未来的十几年里这两步都搞定了,唯一搞不定的就是光刻机。
张至诚要做的就是把这两步提前,并且还要搞出光刻机。
滨大综合办公楼,张至诚一行人抵达的时候由蔡光辉领着校长助理前来接待。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接待流程,这次和滨大高层会面走的是内部流程,省去公务函上的很多步骤,而且谈的是合作而不是仅仅前来参观,所以会面的人除了行政级别最高的王洪校长外,只有物理系王明院士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刘海斌教授和陈良院长。
一番闲谈后直接进会议室。
蔡光辉首先开口,“张总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和滨大合作建光源实验室和光学研究所,咱们先听听张总的预期”
“各位领导,我先说说我的目的”
“我想要做半导体和光刻机,想必蔡教授已经把我的意愿转达给了各位领导,夏芯搞败了,原因咱们不说,我想当初被抽调的数百位专家心里肯定有芥蒂,而我的身份又是商人,一个商人想要做这种关乎到国家命脉的关键性领域的东西,几乎没人相信我,不瞒领导们,我现在唯一的帮手是当初怀着一腔热血回国的周学成周教授,其人本身是台鸡电顶级专家,是林大拿技术方面的左膀右臂之一,我和夏为任总达成了共识,夏为的海思并给我,上个月海思的整体搬迁也已经完成,这就是目前我的所有底子”
王洪问:“半导体的产业链很长,张总是要全部自己做?”
“有可能的话全部做,这也是我跟滨大接触的原因,滨大是第一个,将来还有更多的高校,我跟夏芯的方式不同,他们是一锅煮,而我是把链条上的每个环节拆开来,等时机成熟再组合到一起”
搞学术的人比较直,王明问:
“咱们讲实际点,滨大的光学研究在国内可不占优,张总能否给我们一个理由,为何不找别的高校而找我们呢”
王洪气啊,这帮子人真的只能谈研究不能谈别的,你这么一问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嘛?
张至诚笑道:“钱塘大学和夏中科大走在最前列,这我知道,而且大夏最好的光学研究所就在夏中科大这我也知道”
陈良也不理解了,“张总既然知道为何不找他们?”
“首先夏中科大的那个实验室是很多年前建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涉及到顶级光源的成果没多少,更别谈应用到光刻机上的,方向不一致”
刘海斌说:“谈到方向,张总可知滨海现在在建的一个光源项目,就是夏科院和滨海政府合作建的滨海光源实验室,而且滨海的各大高校都有出资”
“刘教授说的是张江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