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赵怒叱群臣(6K!!!)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赵怒叱群臣(6K!!!) (第1/3页)

    在小赵又吞下一口羊肉后。

    伴随着反馈而来旳饱腹感,一股酒劲也随之涌了上来。

    吧嗒——

    只见他将一根筷子投掷到了边上,拿着剩余那根的末端,有节奏的敲起磁盘。

    同时摇头晃脑,口中轻吟唱道: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徐云见说又夹起一口鱼肉,没有很蠢的去吹捧‘好文采’。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并不是小赵的原创。

    虽然他是理科生,但这种名篇他还是有印象的。

    毕竟在读书的那时候,他经常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朓楼二字记成跳楼来着.....

    什么?

    你问小李在哪儿?

    看到边上那个已经醉成一滩了的菜鸡没?

    看着颇有些放浪形骸的小赵,徐云不由摇摇头,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一首很典型的挂着送别、但实际上却是表述情感的抒情诗。

    虽然它不算特别阴郁低沉,但字里行间也透露了不少的烦忧苦闷,有些苦中作乐的味道。

    眼下小李喝了大概有七两的高浓度烈酒,整个人已经有些犯晕了。

    能在此时被他选出的诗词,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他内心的情绪。

    想来也是。

    当初哲宗即位后,无论是赵佶、赵佖、赵俣还是小赵,实际上都属于皇位竞争的失败者。

    哲宗即位的时候年仅十岁,还是个少年天子,因此只能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

    凤到了元祐八年...也就是1093年。

    高氏去世,哲宗便正式开始了亲政生涯。

    那时候哲宗年纪刚满18,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以旁观者视角看,长了不说,至少当政个三十年是没啥问题的。

    除非哲总不孕不育,否则皇位貌似没有任何理由会旁落。

    因此在那个时候,赵佶啦赵佖啦还有小赵这些皇子压根就没去指望皇位。

    要么安心享福,要么就其中玩的花放飞自我——否则你以为那句‘端王轻佻’是怎么来的?

    同时彼此之间没有竞争,几人私下的关系也一直保持的不错,一副兄恭弟谦的模样。

    结果没想到。

    短短七年过后,宋哲宗便突然暴毙,膝下无子。

    赵佶摇身一变,坐上了皇位,和原先几位兄弟的阵营立刻产生了变化。

    加之小赵还是宋哲宗的亲胞弟,也是原先朝堂大多数官员支持的人选。

    因此赵佶在短短数日的时间内,便改变了原本对小赵的友善态度。

    所以说无子不行啊......

    总而言之。

    这种情况下心中的忧愁烦闷,确实压的小赵有些喘不过气来。

    看着已经有些迷离的小赵,徐云忽然心思一动,临时产生了一个想法:

    要不要试探一下这位简王?

    只见他隐蔽的给自己的茶杯中倒了杯清水,又给小赵的杯中添满了酒,说道:

    “能与殿下同桌而饮,乃是草民祖上修来的福气,来,草民再敬你一杯!”

    “哦...好,再来一杯!”

    小赵有些迷茫的砸了咂嘴,一把拿起面前的酒杯,仰着脖子一饮而尽。

    “嗝!”

    随着烈酒下肚,一股酒气立时伴随着酒嗝上涌。

    小赵身子微微一晃,靠着左手撑住酒桌才能坐稳,眼中愈发迷茫了起来。

    徐云沉思片刻,又给他面前添了杯酒:

    “简王殿下,这些天您因故缺堂,是否也应自罚一杯?”

    小赵先是晃晃悠悠的发了几秒钟呆,接着跟个大聪明似的连连点头:

    “啊对对对!”

    不等徐云催促,他便主动再拿起酒杯,动作粗狂的一仰头。

    咕噜咕噜——

    几秒不到,烈酒尽数饮光。

    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JPG。

    随着两杯烈酒下肚,小赵终于彻底陷入了醉酒状态:

    只见这个大帅逼嘟嘟囔囔的,眼睛都睁不太开了,看上去跟李荣浩似的。

    徐云试探着在他面前挥了挥手,说道:

    “简王殿下?简王殿下?”

    小赵毫无反应:

    “阿巴阿巴....”

    徐云又看了眼一旁李姓菜鸡,嗯,都打呼噜了。

    确定周遭无人后,轻咳一声,用尖锐的声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