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二章 崇祯皇帝还是对藩王下手了

    第两百零二章 崇祯皇帝还是对藩王下手了 (第1/3页)

    这就是战争后遗症。

    崇祯皇帝为了抵御鞑子的南下,做了很多准备。

    而这个准备,其实是建立在牺牲百姓们的条件下进行的。

    毕竟以现在的大明真实情况来看,干旱了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

    虽然各地的旱情都已经缓解了。

    特别是南方,雨水还算是充足,有了高产农物,再加上红薯和土豆等农物的推广。

    还有以前在崇祯皇帝的命令下,由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等人主持的北民南迁计划,也得以实施。

    他们在江南之地开垦了不少的田地,养活了自己的同时,也有不少的粮食。

    能够收上来,然后支援河南、山西、河北等旱灾比较严重的地方。

    要不然,这许昌城外,怕是就没有粥棚的存在了。

    而这一次。

    在成功打退了鞑子之后。

    崇祯皇帝就立即利用自己的声望,开始了大明的第一次航海。

    总的来说,这一次,还算是非常成功的。

    毕竟崇祯三年初。

    在楚风的指点之下,崇祯皇帝承认了郑芝龙合法的海商地位。

    如今因为郑芝龙捐赠了不少的钱财,外加不少的红夷炮。

    崇祯皇帝已经加封郑芝龙为定南公。

    表示有郑芝龙在南海之地,大明的南海便是一片太平之地。

    有了崇祯皇帝这个官方的支持。

    郑芝龙便大张旗鼓,吸引了南方不少的商贾投资。

    上一次,打败了荷兰的海商之后,郑芝龙在南洋之地,那就是霸主之一。

    而这一次,在楚风给出了帆船和龙舟等船只的技术图。

    曹化淳、郑家这两个最大的船队,横行在南洋之地,吸引了南洋和西洋海商的目光。

    他们意识到,在东方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度。

    曹化淳和郑芝龙带回来的粮食,大部分都用在了赈灾上面。

    还有一部分。

    自然是作为养活驻扎在各地总兵的军粮,好让这些将士们,在剿匪的时候。

    不至于连口吃的都没有。

    “王爷,这好话,某也说了,剩下的,就看王爷你自己的选择。”

    洪承畴从天津卫来到了河南之地。

    因为当初反贼在河南之地肆掠之后,对这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而如今因为北拒鞑子之战,让这些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如此情况之下。

    崇祯皇帝启用洪承畴为巡抚,代替天子巡视河南之地。

    孙承宗在河北。

    这里有着京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