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反面教材朱祁镇

    第四百一十章 反面教材朱祁镇 (第2/3页)

来处理这些事情,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又是如何看待这些朝中的大臣的等等。

    可以说,为了大汉的未来。

    刘彻现在成为了一个还算是合格的父亲,对刘据,不再是以前那般的冷遇,父子之间没有一点儿的交流和沟通。

    “还是让户部做好统计,看一看,如今的大汉有了多少人口。”

    “仙师曾经有言,当大汉的人口过亿,便是兴盛的开始。”

    刘据在旁边躬身道:“喏。”

    刘彻把手中的奏折递给了刘据,又说道:“你看一下这个,说说自己的想法。”

    刘据结果一看,原来是长安的县尉,在长安的一些富商的建言和帮助下,想要于今年的元宵节,举办一场非常盛大的灯会,以此来表现如今大汉的辉煌和繁华。

    这件事情看起来,也的确是一件好事。

    朝廷不用拿出来一份钱,所有的钱财,都是这些富商自己掏腰包。

    皇帝完全可以坐享其成。

    这在以前,可是前所未有的啊!

    然而,刘据看完之后,心中多少是犹豫的,特别是面对刘彻这个父皇的时候。

    他知道,这件事情并不能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作为大汉的储君,他要从整个大汉出发。

    “父皇,儿臣以为,有一些不妥。”

    刘彻抬头,看着刘据,问道:“说说,有何不妥?”

    刘据回道:“往年的灯会,也是这长安城的万民自己自发做出来的。”

    “朝廷把钱财都用在了赈灾,用在了以工代赈还有军饷上,从未有过如此的铺张浪费。”

    “而且,真要是同意了这个折子,那我们可能就欠了这长安富商的人情。”

    刘彻很是满意地点头,说道:“不错,看来,这些时日,你跟在我身边,的确是学到了很多。”

    他是真的欣慰,刘据在没有霍光这些人的指点,也能想到这一点,非常之不容易。

    他的心中也是这样想的,真要是举办的盛大点儿。

    也不是不能做到。

    他手中那么多的子钱家,还有大汉的那些个皇商,完全可以暗中出力。

    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个奏折。

    这万年县的县尉,是时候挪动一下了。

    刘彻心中这般想着。

    ……

    周瑜听着金陵的花船上,一位歌姬唱着浓浓呓语。

    他从未想到过,在江东归属于大汉之后,迎来了更好的发展。

    国会有人做出提议,修建了一条连接了长安到金陵的官道,还是水陆两条。

    从水上可以先顺江而上,到达长安城的灞桥上。

    从陆上,则是从江都到许昌,从许昌到郑州,再从郑州过潼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