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诛神

    第九十八章 诛神 (第2/3页)

事这种局部战争并不能彻底解决佛门问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谈不上治本。

    第二是道门的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道门金贵了,不想再跟相对贫困的佛门动刀动枪。道门也有点看不上佛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佛门之人看着道门之人坐享荣华,自己只能窝在贫苦之地,物质上的巨大落差,怎么能不羡慕?所以这些年来不少佛门之人心向道门,暗中跟道门眉来眼去。道门在三代大掌教时期改变了政策,决定以文为主,以武为辅,彻底解决问题。

    说白了就是论道和念经,我们道

    门说道门好,你们佛门说佛门好,到底谁更好,别总耍嘴皮子功夫。

    那就比比吧。

    道门富有四海,中原、西域、南洋,海外各洲、南大陆,皆是道门之疆域,与西方圣廷二分天下,是为东方之主。

    佛门呢?

    号称西方教,圣廷才是西方代名词。扎根东方,在三教中拾人牙慧,只会大吹法螺。

    什么叫事实胜于雄辩?

    每次论道,过去曾经力压道门的佛门总是败于道门之手,攻守之势异也。

    别管佛门大士们如何念经,对于普通佛门弟子而言,极乐世界怎么好,我们没有看到,可道门的道士怎么威风如何享受,我们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佛门中动摇之人不在少数,只要道门肯给机会,他们就愿意为道门效力。

    为了对抗道门的腐蚀,佛门也有一些措施,一是推崇苦修,苦行僧大行其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情,以此来锻炼意志和离欲。二是对内封闭,不让普通佛门弟子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繁华。这些举措在短时间内也算是有所成效,可佛门也停滞不前了。

    其实道门也有类似经历,当年道门中人刚刚经历了大魏末年的赤地千里,以及长达几十年的佛道之争,终于太平初定,百废待兴,去往西方的道门之人见识了圣廷的繁华,大受震撼,内部人心浮动,这才让道门彻底下定决心,全面停止与佛门交战,全力发展经济。

    道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制定了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策略后,效果立竿见影,海外各洲都有亲近道门之人,自发地心向道门,道门顺势推行中原化,收获很大。..

    想要破招,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那就是发展自身,在物质层面不弱于道门了,自然也就逐渐不心向道门了。

    文化和教义的强势往往来自经济的强势。

    这就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人性问题,人心总是高了还想高。人活着,一是要念想,也就是希望,二是要虚荣心,就算再艰苦,只要比别人好,那就是幸福的。

    发展问题,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践行,需要几代人卧薪尝胆,还要极大的胆魄和高超的手段。

    就拿佛门来说,想要发展,就要放开禁制,正视道门的「腐蚀」问题,如果还没发展起来就被道门念经念死了怎么办?还没发展起来就被道门从内部瓦解了怎么办?这就要看佛门高层的胆气和手段了。

    现在看来,佛门没有这个胆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