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去隔壁老王家放火

    第八十五章 去隔壁老王家放火 (第1/3页)

    四月中,静难军节度使王守恩,在邠州新平县,收到史匡威亲笔来信,随之而来的,还有两万斤泾州白盐。

    厅室内,王守恩眯着眼逐字句看信,不时瞟一眼厅中站着的彰义军使者裴缙。

    王守恩年近半百,依然肤色红润有光泽,声音洪亮,看来平时保养十分得当。

    “你们史节帅要卖两万斤盐给我?作价一千五百贯?”王守恩看完信,略感诧异,语气带着几分玩味。

    “正是!”裴缙忙低眉顺眼地揖礼。

    王守恩陷入沉吟。

    这几年他和王峻勾结,操纵许兴思和薛家,先是切断彰义军的官盐供应,然后又大量用高价盐换取彰义军的低价粮食。

    邠州本身不产盐,王守恩的盐都是王峻利用京兆盐铁转运使的身份弄来的。

    双方合伙在邠州、宁州、坊州、庆州等地高价卖盐卖粮,赚得盆满钵满。

    不知怎地,从二月份开始,从长安转运盐时断时续,运量一次比一次少,盐路似乎有断绝迹象。

    王守恩几次派人去长安找王峻,却又因为进出京兆府的道路封锁,连长安城的影子都没见到。

    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封锁京兆的理由是,清剿侯益叛党。

    可是侯益在三月初已经向朝廷投降,到开封负荆请罪去了。

    侯益花费重金贿赂顾命大臣,宰相兼任节度使史弘肇,最终使得朝廷没有追究他勾结蜀军叛乱的罪过,留他在开封养老。

    侯益之乱已经平息,赵思绾却千方百计堵住邠州通往长安的官道,这让王守恩感到很气愤,传信去给赵思绾,也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京兆的盐运不过来,邠州已经开始陷入缺盐的困境。

    彰义军在去年末的时候,突然在阳晋川开设盐厂,大量产盐,这件事王守恩是知道的。

    不久前,王峻焦继勋想联手觊觎盐厂利益,王守恩也了解一些。

    对于泾州突然能够大量产盐,王守恩嫉妒眼红,本想等王峻焦继勋得手后找机会横插一脚,没想到却惹来了远在河中的李守贞。

    最终,焦继勋以蜀军有异动为由撤兵,一夜间走得一干二净,王峻派去的许兴思更是下落不明,彰义军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王守恩摸不清李守贞的态度,也不知道泾州盐厂有没有河中军一份,只能收敛心思静观其变。

    史匡威派来使者,还带了两万斤盐前来交易,诚意可谓十足,王守恩也想吃下这批盐,缓解治下州县缺盐困局。

    但是他却不想让史匡威把钱赚的太容易。

    王守恩随手将信纸扔案几上,笑道:“两万斤盐要一千五百贯,贵了。”

    裴缙忙拱手道:“刨除损耗,每斤盐折价七十五文,不算贵。我家帅爷说了,王使相是老相识,当年共同在河东抵御契丹人,也曾并肩杀敌,结下深厚的袍泽情义....所以这七十五文每斤的价钱算是友情价,当真不高!”

    王守恩撇撇嘴,对这番说辞嗤之以鼻。

    当年在河东,他和史匡威的确同在行营元帅景延广麾下统兵,不过却没有什么并肩杀敌的过命交情。

    倒是因为争功,两部人马发生过流血械斗。

    他们两个还在景延广面前指着对方鼻子臭骂过。

    王守恩自从率军取得潞州大捷后,自以为军事才能出众,颇有几分傲气,瞧不起沙陀番将出身的史匡威。

    年初新帝登基,王守恩加同平章事衔,地盘比彰义军大,兵马钱粮比彰义军多,职级声望比史匡威高,更是瞧不起老邻居。

    藩镇节度使、留守等坐镇一方的高级军政长官,加同平章事头衔,与宰相并称,号称使相。

    虽然是一种名誉头衔,不参与朝政,不行使宰相权力,但却是地位和荣誉的象征。

    一旦入朝为官,最低也是从六部尚书、两省侍郎做起。

    彰义军周围的邻居里,王守恩加同平章事衔,焦继勋加侍中衔,远一点的李守贞更是加同平章事、太师双头衔,尊荣至极。

    唯独史匡威,新皇登基连加衔的恩赏都捞不到,还被朝廷下旨申斥,勒令他尽快补齐拖欠的税款。

    为此事,王守恩没少在背后嘲笑。

    现在为了卖盐给他,史匡威这黑厮竟然觍着脸攀交情,王守恩心里恶狠狠地骂了句:无耻!

    不过七十五文一斤的盐价确实不算高,他完全可以转手以翻倍的价钱卖给治下百姓。

    王守恩拨弄盖碗,随口笑道:“听说上月,彰义军发生牙军哗变,史节帅为此还负伤,盐厂也已关停,不知如今事情平息否?”

    裴缙忙道:“有劳王使相过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