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郭大爷挂帅

    第一百一十三章 郭大爷挂帅 (第2/3页)

    苏逢吉痛苦地道:“官家恕罪,臣心疾犯了,痛疼难耐。”

    “快搬个绣墩来,请苏相公坐下。”

    侍立在玉阶旁的小太监急忙照办,搀扶苏逢吉坐下。

    “多谢官家。”苏逢吉感激地揖礼,坐在绣墩上,轻轻捶打胸口,脸上痛苦神情有所缓和。

    杨邠面无表情,史弘肇鼻孔里重重哼了声,以示不屑。

    郭威低垂眼皮,好像快要睡着。

    刘承祐看向杨邠,殷切道:“杨相公有何主意?”

    杨邠拱手,淡淡道:“臣不擅军务,不敢妄言,以免耽误平叛要事。”

    刘承祐满眼失望,有些恼火似的攥紧拳头。

    杨邠又道:“郭枢密主掌军事,如此军国大事,官家可以咨询他的意见。”

    四大顾命大臣里,刘承祐最忌惮的便是郭威,只因郭威威望高,职权重,战功赫赫,多年征战又培养出一批谋臣战将,如今大多分布各藩镇州县,担任要务。

    郭威既是刘汉王朝遮风挡雨的参天巨木,又是刘承祐实现皇帝威权道路上的绊脚巨石。

    只要有郭威在,刘承祐便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为了摆脱郭威对自己的影响,刘承祐刻意弱化郭威在朝堂上的存在感,除了军务,其他政事基本不会主动过问郭威的意见。

    现在,就连郭威的枢密使职衔,都成了刘承祐的眼中钉,做梦都在想着,如何才能将其罢免。

    若非不得已,刘承祐当真不愿开口征询郭威的意见。

    可惜现在满朝文武里,除了郭威,刘承祐也不知道该问谁了。

    “不知郭枢密有何建议?”刘承祐勉强挤出一丝笑。

    郭威睁开眼眸,沉默片刻,苦笑道:“半年前朝廷发兵时,臣曾建议让洛阳留守高行周老将军出任统帅。如今高行周老将军在与李守贞的交手中受了伤,只怕也是有心无力。臣赞同换帅之意,但一时间也没有好的人选....”

    郭威话说时有些犹豫,毕竟有些话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否则定会惹人非议。

    史弘肇冷嘲热讽地道:“官家,国舅李业能文能武,从一开始就对朝廷平叛有诸多见解,臣建议请李国舅挂帅,统兵平叛!王峻已经出任监军,让李国舅挂帅,二人配合,珠联璧合,一定能令叛军闻风丧胆,以最快速度扫平关中!”

    朝臣里发出阵阵轻笑声,刘承祐面皮颤了颤,眼眸骤然阴沉。

    “史弘肇!你言语轻浮放肆,拿军国大事开玩笑,简直就是目无君上!”

    李业气急败坏地跳出来,指着他怒骂,气得脸红脖子粗。

    史弘肇笑道:“李国舅误会了,某可是诚心实意举荐你为国效力!李国舅向来能言善辩,若是出任统帅,到了潼关城下,只怕用不着交战,手指城头将李守贞痛骂一番,就能骂得李逆幡然醒悟,心生悔恨,开城投降也说不定!”

    大殿内响起一片笑声,李业面红耳赤羞愤不已,恨不得冲上前与其撕打。

    苏逢吉手捂心口,嘴角抽搐,想笑又憋住,很难受,只得努力保持痛苦神情,看上去十分别扭。

    郭威笑着摇摇头,李业是市井流氓出身,史弘肇是乡农出身,年轻时也是村里出了名的流氓混混,打架骂街一样不差,真要耍起嘴皮子,彼此半斤八两。

    刘承祐冷冷地道:“朝堂大殿,还请诸位卿家以国事为重。”

    史弘肇笑着揖礼,适时收声,适可而止。

    李业大声道:“臣举荐洛阳留守高行周出任大军统帅!”

    当即就有朝臣反对:“高行周老将军有伤在身,只怕力不从心,勉强的话,一旦在前线有失,只怕军心震动,反而给了叛军可趁之机!”

    李业恼火道:“臣再举荐归德军节度使慕容彦超!”

    史弘肇讥诮道:“慕容彦超的战功资历还不如白文珂,如何能压得住诸镇兵将?”

    杨邠也出声道:“李守贞叛乱,还遣使联络唐主李璟。如今李璟在淮水一带调兵遣将,慕容彦超坐镇亳州防备唐军,实在不可轻动!”

    刘承祐脸色难看,也知道杨邠说的是实情。

    慕容彦超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算得上他的叔叔,一直忠心耿耿。

    如果让慕容彦超领军,他是放心的。

    可却不能不考虑南边唐军的动静。

    如果唐军渡淮水来犯,朝廷两线作战只怕要吃不消。

    李业气急败坏地道:“那就调河东节度使折从阮南下!”

    史弘肇冷笑道:“河东重镇,岂能轻移?倘若契丹来犯,谁能担责?李国舅莫要再拍脑袋信口雌黄!”

    李业死死咬牙,满眼怨毒地怒视他。

    史弘肇不做理会,拱手朗声道:“官家,有郭枢密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