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 (第2/3页)

原正统已定,伪蜀和伪唐依然割据一方,正是我辈将士用命之时,如何能产生怠惰之心?

    贤弟乃隐士高徒,闲散逍遥成性,但既然已经入世,言语之间,切忌不可对朝廷嬉戏调侃,还是应该有所敬畏。天塌了之类的话犯忌讳,今后不可再说。”

    朱秀坐起身子,拱拱手道:“赵大哥教训的对,是小弟出言无状。我的意思是,李守贞应该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听说近来唐主李璟正在跟吴越钱氏交战,不太可能与我朝主动交恶求战。伪蜀孟昶倒是有可能趁机来犯,不过只要守好散关,想来也无大碍。”

    赵匡胤笑道:“你分析的有道理。只是我总觉得你言语中对当今官家和朝廷不满,心中没有敬畏之意,故而提醒。唐末乱世已逾四十年,天下疲敝,人心思安,依我看,该到了拨乱反正,重归一统之际。

    将来你我都要为朝廷效力,切不可因为言语间的小罪过,断送了大好前程。我知你在沧州时与官家有些矛盾,但也不可因此常怀怨怼情绪,以免将来祸从口出。”

    “多谢赵大哥提醒,小弟记住了。”朱秀笑呵呵地道谢。

    赵大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当真是为他着想,朱秀心里还有些感动。

    朱秀饶有深意地道:“赵大哥,依你之见,这刘汉江山真能一改以往短命王朝的宿命,使得九州一统宇内澄清?刘家天子当真是那天命之主?”

    “这....”赵匡胤怔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沉吟不语。

    好一会,赵匡胤才苦笑道:“贤弟如此问,愚兄当真不知该如何答。只能说,当今官家虽无雄才大略,但好歹已经成年,不会任人摆布。朝堂上有四大顾命重臣,军中又有郭帅、高帅、符帅这样的中流砥柱,只要官家勤政爱民,不犯糊涂,不犯大错,江山日益稳固还是能做到的。”

    朱秀咧嘴笑了,轻摇蒲扇悠悠道:“小弟也是同样的想法。”

    赵大作为高级衙内,他的看法和想法非常具有代表性。

    代表的就是一帮朝堂勋贵功臣的普遍认知。

    中原江山已经乱了太久,死的人太多,不光百姓苦,官员贵族们也苦,人人命如草芥。

    所有人都渴望治世的来临。

    只可惜当皇帝的人依然是刘承祐,一个骨子里狠毒疯狂的家伙。

    朱秀看着赵匡胤,看见他熠熠生辉的双目里,充满对新朝的期望。

    对于二十二岁的赵匡胤来说,年轻的刘汉王朝跟他一样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

    他是新朝廷的显贵功勋之后,军中后起之秀。

    他有一颗从军报国,马上取功名富贵的雄心。

    眼前的赵匡胤,和诸多有志青年一样,希望多年以后,可以成为朝堂的柱石之臣,实现上佐天子,下理万民的人生至高理想。

    赵匡胤被朱秀灼灼发亮的目光盯了好一会,抬起手掌在他眼前晃了晃:“贤弟?贤弟?想何事如此出神?”

    朱秀回过神,打了个哈哈敷衍过去。

    院门狭开一条缝,一个人影闪进,快步走到朱秀跟前,低声道:“启禀少郎君,有一支队伍进入镇子,二十来人,正在寻找投宿之处。”

    “什么来头?”

    “自称是一伙布贩,原本要从华州到桑泉去贩布,渡口封锁,只能滞留等候。”

    朱秀皱眉,想了想道:“可有异样?”

    “这些人俱是高大汉子,目光凌厉,随身携带兵器,行进间颇有章法,不似普通百姓。”

    朱秀和赵匡胤相视一惊,马上起身道:“招呼我们的人提高警惕,暗中策应,听我号令行事。”

    军士应了声,匆匆离去。

    “我们过去看看。”当即,朱秀叫醒史向文,三人离开土院。

    镇子中心,只有一间酒肆还开门做生意,朱秀三人赶到时,酒肆篷布下,仅有的四张方桌已经坐满。

    几辆骡车拴在酒肆外,车上装载箱子和一捆捆粗布。

    酒肆外围还有几个挎刀的汉子四处巡逻,看到朱秀等人赶到,明显变得紧张,暗中提高警惕。

    朱秀和赵匡胤交换眼神,这伙人来头不寻常,根本不是什么布贩子。

    其中一张桌子上只坐了两人,一个是二十多岁的黑脸青年,粗声如雷,虎背熊腰,容貌粗犷,隔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