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彰义军近况

    第一百五十章 彰义军近况 (第3/3页)

眼春风满面的史匡威,要是让他知道郭大爷要撮合自己与符氏联姻,只怕老史要气得拿凤嘴大砍刀当场削他....

    唉~太优秀太招人稀罕也是一件头疼的事啊....

    符金盏和李重进住进节度府,各自歇息半日,傍晚再聚。

    朱秀被史灵雁缠着问东问西,好不容易打发走,赶紧躲入办公房,招来严平询问彰义军近况。

    “陶文举留在长武城,主持邠州百姓迁移之事。盐厂有关铁石打理,广和商汇有吴大签,青石岭的水泥灰作坊和崆峒山火器作坊运作顺利,平凉牧场又增添两百多匹种马,兵器坊的雁翎刀锻造工艺也有新的突破,广和商汇在岐州普润县开设的牧场,每月产出的牛乳、羊乳,除了供应糖果制作,还制成舔**售卖,销量还不错....”

    严平将大半年来,彰义军控制的各项生意逐一汇报。

    朱秀听得仔细,笑道:“吴大签做生意当真是把好手,比温家强太多。”

    严平嘲笑道:“温家的绞麻生意刚刚有了起色,温泰的几个兄弟就提出要分家单独开办绞麻作坊。少郎君当初还将新式绞麻法传授给吴大签,让吴大签与温家竞争。

    后来吴大签见广和糖利润丰厚,干脆放弃了开办绞麻作坊,只是投了一笔钱给温仲平,支持他在陇州、岐州开办作坊,算是入了份子,不掺和经营。

    吴大签手握广和商汇,还忙着从蜀中贩运硝石和硫磺,根本瞧不上绞麻作坊这点蝇头小利。”

    朱秀笑道:“吴大签做事有气魄,让他主持广和商汇的运作,看来是选对人了。”

    严平道:“吴大签再精明,也不过一介商贾,没有少郎君和彰义军在背后支持,他哪能发展如此迅速。”

    朱秀喝了口茶,又道:“派人传信长武城,让陶文举撤回来,邠州已有六七成的人口流入泾州,眼下关中叛乱已熄,朝廷很快就会派遣新的官员主政邠州,不要落人口实,闹得太难看。”

    “属下遵命!”严平应了声,想想又道:“毕镇海现在应该在鄜州,那边的生意也不错,他传信回来说,想再往丹州去看看。”

    朱秀摇头道:“不用了,也让他回来吧,阳晋川盐厂的生产能力始终有限,现在稳定的销路已经足够用,用不着再往外拓展。私盐生意只能救急,不能长久依赖,等朝廷腾出手来,必定会整治陇右、关中一带的盐铁转运,到时候生意可就难做了。”

    严平应下,记在心里。

    “对了,还有一事,属下觉得稍有异常。”

    严平朝房门外看了眼,压低声:“少郎君离开泾州不久,陇山关传来消息,关口守军发现有吐蕃人活动迹象。帅爷令魏虎率军前往支援,半年来与吐蕃人在关外偶有交手,并未有大规模战事爆发。

    不过运往陇山关的钱粮却增加不少,属下估算过,以陇山关现有驻扎兵马,所耗军需应该为目前的一半才正常。”

    朱秀皱起眉头,沉吟片刻道:“每年夏秋,吐蕃人活动频繁,加强几处关隘守备倒也无可厚非。这件事暂且不要让帅爷知道,你暗中调查,看看陇山关那边的情况究竟如何。”

    “属下明白。”严平领命。

    原州陇山关、六盘关、西瓦亭几处关隘,一直由魏虎任命的几名镇将负责守卫,以目前彰义军的军制划分来说,算是外镇兵。

    朱秀改组牙军,将彰义军的核心军事力量握在手中,暂时还没有触碰到外镇兵。

    这些零零散散的外镇兵加起来不下五千人,分布在原州各处关口。

    几名镇将与朱秀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到现在还没见过面。

    些许异常也不好得公开调查,只能先暗中摸清楚情况再说。

    天色暮沉,屋外响起史灵雁呼喊他的声音。

    朱秀起身与严平走出屋,想起一事,问道:“改造场那边无事吧?”

    严平想了想道:“一月多前,听说抓了几个在白盐大道撒野的外乡人,似乎想窥伺盐厂,被关统领当场抓获,扔进改造场干活,等调查清楚这些人的来历再处置。”

    朱秀浑然不在意地道:“盐厂就是座金山,什么牛鬼蛇神都想进去看看。”

    严平笑道:“少郎君可要提审那几个外乡人?”

    朱秀想了想摇头道:“算了,一点小事,交给关铁石处理,等调查清楚,若是没什么问题就把人放了,改造场不是冤魂场,可不能胡乱闹出人命。”

    “少郎君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