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后赞:我抓住了朱秀的把柄

    第二百一十七章 后赞:我抓住了朱秀的把柄 (第2/3页)

小心,他麾下的藏锋营在泾原地区无孔不入,一旦被盯上,你性命难保!”

    苏贞常忙道:“苏某在节度府发现一件重要之事,不得不亲自赶来禀报军使!”

    “噢?何事?”

    “军使可还记得,数月前曾经接到朝廷密送邸报,说是蔡州防御使慕容彦超上奏朝廷,汇报近来南方伪唐动向,其中提到一件事,唐国伪帝的六皇子,安定郡王李从嘉私自离开江宁,目前下落不明!

    与他同行的,还有江南名士徐铉!”

    后赞紧锁眉头仔细回想,好像确有此事。

    朝廷密送邸报是专门抄送给各军、州三品以上主政大臣看的,涉及到一些朝廷重要决议和人事变动,不对外公开。

    自从彰义军被朝廷以私自制盐贩盐、攫取国家盐利的罪名定罪后,史匡威就再也没接到过密送邸报。

    彰义军已经被开封朝廷敌视,视作忠诚度不高、叛乱在即的动荡之地。

    后赞疑惑道:“此事与彰义军有何干系?”

    苏贞常目光灼灼:“苏某亲眼所见,徐铉出现在安定县节度府!徐铉和朱秀谈笑风生,举止亲密,二人显然早已相识!”

    “什么!?”后赞嚯地起身,睁大眼满脸不可思议。

    “此事当真?你没看错?”

    苏贞常郑重道:“事关重大,苏某绝对不敢出错!军使知道苏某是江南宣州人,曾经在江宁游学多年。

    徐铉在江宁担任率更令时,喜欢与人坐而论道,经常出现在城中各大瓦肆,与人品鉴诗词,高谈雄辩,苏某曾经不止一次见过他!绝不会认错!”

    后赞震惊又迷惑:“可是徐铉为何会来泾州?据我所知,朱秀从未去过江南,史匡威更是不喜欢与文士打交道....”

    苏贞常笑道:“缘由为何并不重要,军使别忘了,徐铉与李从嘉一同离开江宁,徐铉既然在安定县,那么李从嘉极有可能也在!李从嘉是唐国伪帝皇子,如果军使能抓到他,献给朝廷....”

    后赞的眼睛亮了起来,瞬间明白了苏贞常话中之意。

    如果徐铉和李从嘉当真在安定县,他就能以彰义军勾结敌国皇子的罪名,上书朝廷告状。

    如此大罪形同谋逆,就算当场枭首也不为过!

    抓住李从嘉和徐铉,押解开封交给朝廷,官家必定龙心大悦。

    如此一来,既能顺利完成官家交代的任务,又能立下奇功,可谓一举多得!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后赞狠狠一拳砸在掌心,兴奋地浑身止不住轻轻发颤。

    苏贞常也难掩激动地道:“机不可失,请军使早做决断!”

    后赞负手踱步,面色阴狠冷沉,像一只闻到腐肉气息的秃鹫,眼里露出骇人凶光。

    “若李从嘉和徐铉果真在安定县,说明史匡威和朱秀一定与南边有勾结,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此事重大,我必须马上密奏官家!”后赞沉声道。

    苏贞常急思片刻,说道:“军使不妨一边派人飞马赶至开封密奏官家,一边亲自率军回泾州探探虚实,如果能确定李从嘉和徐铉二人身份,军使就找机会把二人抢到手,实在不行,就~”

    苏贞常比划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后赞拧眉不语。

    “李从嘉和徐铉死在泾州,便是彰义军的责任,与军使无关!到时候有官家做主,军使更不用怕!

    伪帝李璟知道亲儿子死了,一定震怒,向朝廷施压,史匡威和朱秀便是罪魁祸首,他二人的下场已经注定,要么以命抵命,要么举旗造反!

    不管哪种,都是寻死之路!”

    后赞双眼放光,苏贞常的话提醒了他。

    如果能逼反彰义军,官家收拢兵权的目的一样能达到。

    小小彰义军,就算近年来发展神速,兵精粮足,但又怎能抵得过朝廷数十万兵马?

    强如关中称王的李守贞,还不是一年之内兵败自焚而死。

    河中军殷鉴不远,藩镇衰弱,禁军势强的趋势越发明显,天下藩镇早已没了抗衡朝廷的实力和心思。

    “苏先生一语中的!就这么办!”后赞朗声大笑。

    “呵呵,军使回开封接受官家封赏之日,切莫忘记当初许诺之言,苏某此生的富贵,就全仰仗于军使了!”苏贞常拱拱手低笑道。

    后赞道:“苏先生放心,等我回到开封,一定亲自向官家举荐你,六部侍郎、三司衙门,任你挑选!”

    苏贞常心里暗喜,连忙拱手:“多谢军使提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