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齐聚邺都

    第二百四十七章 齐聚邺都 (第1/3页)

    邢州城外,赵普代表刘词出城相送。

    “赵先生保重,他日若有机会,我们开封再会!”朱秀揖礼作别。

    赵普叹道:“阔别叁年,再度重逢却只能相聚短短半日,实在可惜,赵某还想听听朱少郎说说这叁年在泾州的经历。”

    “哈哈~赵先生无需伤感, 时局纷乱,大争之世远未结束,你我皆是这浮世当中的一缕草絮,皆有身不由己之时!

    相信乱世总有结束之日,到时候你我再坐下来吟风赏月不迟!”

    赵普笑着点点头,四处看看,又拉着朱秀走到一旁:“朱少郎有仰察天象,卦卜测算, 洞悉天机的本事, 还请实言相告,这次的动荡,结局究竟如何?”

    朱秀微微一笑,赵普这是来找他问前程来了。

    “此次动乱并非天数,实乃人祸!事在人为,我会尽全力,助郭公和柴帅重返开封!”

    赵普沉默片刻,压低声道:“倘若郭公挥师南下,是想清君侧为朝廷拨乱反正,还是....还是....”

    赵普犹豫着说不出口。

    朱秀笑道:“还是干脆掀翻了这乌烟瘴气的鸟朝廷,自己当家做主?”

    赵普无语地看着他,苦笑道:“朱少郎是斯文人, 切莫学潘美那浑人, 满嘴市井污言秽语。”

    朱秀饶有兴趣地反问道:“赵先生更倾向于哪一种结果?”

    赵普迟疑了会, 正色道:“赵某认为, 天命不在刘汉!”

    “哈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朱秀开怀大笑,“当年刘承祐在沧州视你我为眼中钉,如果不反, 你我永无出头之日!”

    赵普心虚地赶紧四处瞧瞧,苦笑道:“朱少郎倒是个实诚人。”

    二人相视一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抛开天花乱坠的大道理,拥护郭威率领邺都兵马造反,对他们来说是最具有前途的道路。

    “赵先生放心,在下一定竭尽所能,助郭公登临开封!”朱秀严肃地拱手道。

    赵普也沉声道:“赵某在邢州也会尽全力,助刘老节帅与开封朝廷斡旋,静候义军佳音!”

    “赵先生保重!”

    “朱少郎珍重!”

    二人揖礼道别,朱秀跨上马,扬鞭跃马往南而去。

    “老赵,下次见面再找你喝酒哈~”潘美翻身上马,大咧咧地挥挥手。

    一队安国军骑军护送他们直奔邺都方向而去。

    赵普驻足目送,心中的大石头缓缓落地,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幸亏朱秀帮忙成功劝说刘词,否则让何徽一番鼓噪,说不定真的会说动刘词出兵与邺都对抗。

    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国军如果与邺都兵马爆发冲突, 河北必乱。

    于公于私,赵普都希望郭威能举起反抗朝廷的大旗,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好机会。

    刘词对赵普有知遇之恩,赵普也视刘词如父,自然希望刘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追随郭威,便是他眼里最正确的道路。

    想到朱秀不远千里从泾州赶来,赵普忽地有种感觉,莫非朱秀早就算到天下局势会走到这一步?

    想想又觉得不可能,赵普摇摇头,朱秀确有怪才,但也不是真的神仙,不可能把天机彻底算清。

    那么只有一种解释,朱秀对于时局的走向和判断,有出乎常人的敏锐感和精准感。

    “往后每逢大事,还是先探探朱秀的口风再做决定,以免行错路走叉道....”

    赵普嘟哝一句,回城去了。

    ~~~

    叁日后,朱秀一行赶到邺都。

    邺都已是重兵云集,戒严管控,幸亏有张永德手持郭威军令,一路通行无碍直接入城。

    偌大的城里俨然一副气氛压抑肃杀的景象,张永德脸色阴沉,似乎从中觉察到什么。

    众人不敢耽误,直奔行营官署。

    赶到官署外,只见两排铁甲卫兵肃立,腰间裹缠白麻。

    官署匾额高挂白幡,只有府上办丧事才会这样装扮。

    柴荣得到卫兵禀报,急匆匆赶出府门。

    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