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磕错头,烧错香

    第二百七十四章 磕错头,烧错香 (第2/3页)

披袍。

    “父亲无需着急,邺军弟兄说,帅旗还未入城,想来郭公还在营外。”赵匡胤笑道。

    赵弘殷回头瞪了他一眼,小声道:“真不懂事!哪怕郭公帅旗还在十里之外,你我也要早早恭候在此,这样才能让郭公看见咱们赵家的诚意!”

    赵匡胤无奈笑笑。

    “快看,郭公帅旗来了!”城门下,赵弘殷远远看见城外甲士攒动,旌旗招展,当先一杆青色郭字大旗威风凛凛。

    赵弘殷深吸口气,正了正盔帽,系紧颌下盔帽绑带,清清嗓,垂头肃立,眼睛盯着自己的脚尖,神情恭敬到了极点。

    赵匡胤偷瞟老父亲的做派,有些想笑又不敢。

    赵弘殷没好气地瞪他一眼,压低声:“入了这座城,郭公半边屁股已经坐到了御位之上,我父子当以天子之礼参拜,决不可大意!”

    赵匡胤心中凛然,急忙肃然道:“父亲放心,孩儿省得!”

    赵弘殷叹了口气,都都囔囔:“想当年同在先帝麾下效力,郭威见了老夫还要称一声老哥哥,在老夫面前端茶倒水的活没少干,没想到如今风水轮流转,老夫还得跪下磕头称臣....”

    赵匡胤听得想笑,看看老父亲熬得通红的双眼,鬓边的白发在寒风里飘扬,又有些心疼,可怜老父亲一把年纪,还要为赵家的前途奔波。

    赵匡胤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支撑赵家的大梁。

    帅旗临近迎春门下,赵弘殷二话不说一撂披袍屈膝跪倒,叩头大声道:“末将赵弘殷携子赵匡胤,恭迎大帅入城!”

    赵匡胤也跪地俯首,只见有几匹马停在他们身前,却看不见马上之人。

    安静了一会,无人应答,只听得到战马呼气的声响。

    赵弘殷心头一凛,惴惴不安,再度高声道:“末将赵弘殷携子赵匡胤,恭迎大帅入城!”

    有一人翻身下马,快步朝他们走来。

    赵弘殷抬眼一瞟,来人身穿青衫外披裘袍,并非想象中金盔金甲的装扮。

    而且看他的脚,也不像是个军汉....

    正疑惑间,赵弘殷只听头顶响起温润嗓音:“赵老将军快快请起,元朗兄快快请起!”

    赵弘殷抬头一看,傻眼了。

    只见来人是一个相貌俊美,满脸温煦笑容的青年。

    “朱秀?你....”

    赵匡胤怔了怔,没想到来人竟然是朱秀。

    朱秀笑眯眯地搀扶着赵弘殷起身,又贴心地帮他拍拍两膝处的灰土。

    “晚辈朱秀,见过赵老将军!”朱秀拱手揖礼。

    “你....”赵弘殷指指朱秀,又指指他身后的帅旗,似乎非常不解,想不通为什么和帅旗一起出现的是朱秀。

    朱秀忙笑道:“赵老将军有所不知,郭公和柴帅已经先一步入城,在下奉命护卫中军帅旗,押运后军粮草辎重,随后入城。”

    赵弘殷咂咂嘴,抚了抚额头,脑门上还有些红印子,沾了些碎石子,都是刚才磕头磕出来的。

    朱秀一脸歉然,抬起手想要帮赵弘殷擦拭干净。

    赵弘殷道了句“不用”,伸手挡开,自己抹掉额头渣滓,眼神无比幽怨地瞪着朱秀。

    亏他不明就里一顿磕头,当真是亏大了。

    朱秀无奈笑笑,总不能让自己再磕回来吧。

    “爹,这位便是泾州朱秀。”赵匡胤也颇有些恼火地瞪了瞪眼睛,没好气地介绍道。

    朱秀再度揖礼。

    赵弘殷捋捋须,干咳一声笑道:“大郎时常在老夫面前提及,泾州储帅乃当世英才,今日一见果然有金玉之貌!”

    朱秀眉梢微挑,听出赵弘殷几分言外之意,是说他相貌不俗,就是不知有没有真才实学。

    这赵老头还真有些小家子气,明显是在为刚才吃亏磕头揶揄他几句,找补些许颜面。

    朱秀也不跟他计较,微微一笑道:“不敢当赵老将军夸奖。老将军戎马半生,威名赫赫,堪称我辈行伍中人楷模!晚辈与元朗兄以兄弟相称,今后当敬老将军为长辈,希望有机会可以聆听老将军教诲。”

    赵弘殷捋须面带得色,这几句不咸不澹的恭维话倒是说得他颇为受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