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薛居正入江宁

    第六十一章 薛居正入江宁 (第2/3页)

,灭闽攻楚,都是以大打小,以强打弱,得胜之后还被唐国朝廷吹上天,江南百姓难免对唐军战力有所错估。

    横贯江宁城南北的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江宁百姓对缓缓入城的大周使臣队伍翘首以盼。

    薛居正没有坐车,而是骑马入城。

    他一身绯色公服,头戴圆顶短直脚幞头,正襟危坐于马背,一手提缰绳,一手持符节。

    他手中符节是一根三尺长旗帜,节杆外包金铜叶,华丽美观,旗是用九幅红绸制成,顶端有一涂金铜龙头,威严高贵。

    围观的江宁百姓拥挤在长街两侧,早有禁军六军甲士沿长街两侧排开,清空道路,供大周使臣一行入城。

    人群里窃窃私语,北朝使臣和传闻中青面獠牙的可怖形象完全不相符,清癯严肃的相貌,倒像是太学里那些刻板的老学究。

    江宁百姓在围观、议论,薛居正也在暗暗观察江宁风貌。

    江宁百姓给他的感觉更加散漫随意些,不像生活在开封城的百姓,时刻保持警觉,行事永远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大街上百姓的衣着、精神状态也比开封百姓看上去更好些,整座都城的气氛趋于祥和。

    城中建筑样式相差不多,历经李氏两代治理,楼宇屋舍鳞次栉比,各大勾栏瓦肆里更是大红灯笼高挂,车水马龙热闹繁盛。

    总的比较起来,江宁城比开封城繁华太多。

    薛居正心中叹息,开封城自从石敬瑭迁都后作为北朝国都,每一次改朝换代都难免成为风暴中心,战乱焚毁的痕迹太多,比不得江宁城数十年的太平。

    薛居正身旁两侧,分别是大理寺卿孙晟,枢密使查文徽,他二人作为唐国朝廷代表,李璟特使,特地出城迎接大周使臣。

    “不知江宁城和开封城比起来,何处更加热闹些?”查文徽捻着须笑问道,语气难掩得意。

    薛居正淡淡一笑,不卑不亢道:“江宁城水运、商贸发达,开封城久历战乱,自然不能比。”

    “呵呵~相信在大周皇帝治下,开封城十年之内就能达到如今江宁城的规模。”查文徽笑道。

    薛居正看了他一眼,微笑道:“开封百姓或许不如贵国都城子民那样善于营商,繁荣都城。

    不过天福十三年,辽帝耶律德光重兵围攻开封,开封百姓自发聚集守城,若非叛徒张彦泽为内应,废帝石重贵下旨献城投降,开封绝不至于短时间内被攻破。

    那一战,开封百姓伤亡数万,皆是没有受过一次训练的普通青壮....

    不知江宁城如果面临相似处境,在契丹胡虏重兵围困之下,贵国朝廷能支撑几日?江宁百姓又能否怀揣必死之心与外敌抗争到底?”

    查文徽面色微变,冷冷哼了声不再言语。

    孙晟叹道:“北地汉民苦契丹久矣,特别是河北军民,若非他们拼死抵抗,中原河山在契丹铁蹄践踏下,难免有倾覆之祸。北地汉统若亡,江南又如何能幸免?

    唇亡齿寒,两国应该携手共抗契丹。”

    薛居正讶然地看了看他,南朝里会说这样话的人可不多见。

    查文徽讥诮道:“若是契丹南侵,周主大可以学石敬瑭,请辽帝耶律阮赐予木杖,从此以后大周背靠契丹,高枕无忧!

    刘知远起兵之时,不也是靠着投降契丹才得以蒙骗耶律德光,从而有机会入主开封....”

    薛居正脸色倏冷,孙晟也皱了皱眉头。

    查文徽这番话说的可就太难听了。

    契丹贵族有给亲信大臣、子嗣赐予木杖的传统,代表权力和地位。

    石敬瑭认干爹时,耶律德光就赐给他一根刷金漆的木杖。

    刘知远起兵之初,假意投降契丹,耶律德光同样赐给他一根木杖。

    薛居正义正辞严地反驳道:“查枢密此言当真荒谬至极!

    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