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请王使司助我

    第六十七章 请王使司助我 (第2/3页)

长沙城里,那可就是一场因杀俘而引起的动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此而丧命。

    王令温忽地森冷一笑:“老夫似乎有些明白,朱侯爷为何能以弱冠之龄成为我大周的开国元勋!

    朱侯爷学究天人,行事不拘小节,杀伐果断,既有雷霆手段更有仁义心肠,称得上枭雄之姿啊!”

    “呵呵,王使司过奖啦!”朱秀拱拱手,“如今我大周正位,天下归心,在下不过和王使司一样,为官家、为大周尽忠罢了!”

    王令温意味深长地道:“将来朝堂之上,老夫少不得还要多多仰仗朱侯爷!”

    “王使司言重了!王使司不惜犯险南下江宁救我脱困,如此恩情朱秀必定铭记在心,将来在下与王使司同朝侍君,愿意彼此携手共进退!”

    朱秀满面诚恳。

    “呵呵,老夫能交下朱侯爷这位朋友,当真是不虚此行!朱侯爷放心,半月之内,长沙必有捷报传来!”

    王令温重重抱拳,戴上斗笠就要下车。

    “对了,老夫现身江宁之事,切莫跟薛居正提及。”

    离开前,王令温又回头嘱咐一句。

    透过车窗缝隙,朱秀目送王令温消失在人堆里,长长地舒了口气。

    长沙那边只有让武德司去想办法,他手中的力量,不论是镇淮军第五都,还是藏锋营,都没有能力涉足湖南地界。

    潘美探进脑袋,瞪着眼小声道:“王令温是武德司的头头,武德司察子众多,我担心与他太过接近,咱们的秘密守不住。

    万一他要是回头禀报官家,你可不好解释。”

    朱秀苦笑道:“为今之计,只有请王令温帮忙,我们才有可能逃离江宁。走一步看一步吧,这王老爷子是聪明人,只要我在官家心目中还有些地位,他不会轻易得罪我的。”

    潘美撇撇嘴咕哝道:“也不知官家咋想的,为何不早早立太原郡侯为太子?确定了太原郡侯的储君之位,凭咱们和他的关系,大周朝堂谁敢小看你?王老爷子巴结你还来不及哩!”

    朱秀摇头道:“郡侯在澶州,几次上表要入京觐见,先是被王峻阻拦,现在官家又以澶州军政不可托付别人为由,严禁他离开澶州地界。

    这件事不简单,官家的心思....我也有些拿捏不准。”

    潘美瞪着牛眼:“官家只剩郡侯一个儿子,难不成还想立别人为太子?”

    朱秀沉声道:“东宫储位,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敢轻易下定论。这件事急不得,等回到开封再细细琢磨。”

    潘美耸耸肩,缩回脑袋继续专心赶车。

    朱秀坐在颠簸摇晃的车厢里闭目沉思。

    太子储君在五代是极其尴尬的存在,严格来说,只有在政权相对稳定的江南,才会正式册立太子。

    朱友珪弑父篡位给了天下藩镇军阀一大警示,就算藩镇首领夺取政权建立基业,也不会轻易确立后继之人,以免大权旁落。

    更何况连皇帝都朝不保夕,空有太子名目,而手中无实权也无意义。

    后唐李嗣源、李从珂皆是凭借手中兵权和彪炳战功,真刀真枪把皇帝宝座抢到手。

    后晋石重贵也没有当过太子,他只是石敬瑭的侄儿,石敬瑭死前甚至不打算传位给他,而是想传给亲儿子石重睿。

    可惜石重睿年幼,时任宰相冯道和禁军统帅景延广担心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在石敬瑭死后果断拥立石重贵为帝。

    刘知远的两个儿子,魏王刘承训,隐帝刘承右,其实也没有当过太子,只在朝野间把他们看作储君。

    总的说来,五代中原王朝,就没有正式册立太子的传统。

    朱秀倒也不奢求郭大爷一即位就确定柴荣的储君地位,但大周立国已过半年之久,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