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赵密谋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赵密谋 (第2/3页)

  赵匡胤眼里划过些佩服:“此书囊括江南政、军、民、商、农各界情况,详细阐述南唐治政得失,概述江南风俗民情,通读此书,便能对当代江南有全面了解。

    官家亲口说,朝廷施政,当以此书为借鉴。”

    “厉害!”石守信瞪大眼,“赵大哥看完,也借俺瞅瞅。”

    赵匡胤笑着点头,继续伏桉疾书。

    看过这本《江南各界情报概览》,他脑中也萌生出许多新想法,关于如何治军、用兵、治民。

    朱秀的许多思路给了他启迪,赵匡胤嘴上不说,心里是极为佩服的。

    “对了赵大哥,近来朱秀隔三差五送老母入宫觐见太后,此事你可听说?”石守信往硬邦邦的木榻一躺,硌得后背疼。

    “噢?”赵匡胤抬起头,“近来我忙于操练外殿直新军,宫里情况倒是没太关注。”

    石守信半闭眼,懒洋洋道:“听说李太后和朱秀老母谈得来,时常派人请朱母入宫,两位老妇人喝茶谈论佛事,没事就在宫苑里走走逛逛,日子过得悠闲着呢~”

    赵匡胤心里一咯噔,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朱秀突然和李太后走得近,让他心里生出些紧张。

    两年多前,官家入宫,交接皇帝受命宝时的场面历历在目。

    那枚传自石晋朝时的皇帝宝玺,代表的是皇权天授正统,乃是国家神器的象征。

    赵匡胤清晰记得,那枚柘黄宝玺入手时的冰凉厚重感,宝玺之上的盘龙钮是如此精致威严....

    赵匡胤心里勐地一紧,想起那日自己鬼迷心窍之下,竟然窥伺皇帝受命宝,还险些被人当场撞见。

    一想到此事他就深感后怕,这是他迄今为止犯下的最严重错误。

    赵匡胤知道,李太后和大太监张规肯定已经发觉此事,甚至能猜到觊觎皇帝宝玺之人就在当日值守的禁军当中。

    可他们却没有向官家禀报此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声张,仿佛这件事不存在一样。

    二弟赵匡义分析说,这是李太后不愿节外生枝,不想在政权交替之际再生变故。

    两年多来,太平宫里一直没有传出相关消息,赵匡胤渐渐放下心来。

    可对于他而言,此事终究是个隐患。

    如今李太后和朱秀之母走得近,万一哪日说漏嘴,把此事说出被朱秀知道,他会不会请旨追查?

    以朱秀的智慧,只怕会很快追查到自己身上。

    窥伺皇权神器,无论是谁都是不可饶恕的重罪,一旦官家震怒,赵家覆灭只在眨眼之间。

    现在已是广顺二年,大周根基稳固,人心安定,像赵家这些前朝留下的军功贵族家族影响力有限。

    官家如果真要砍头杀人,不会再有太多顾忌。

    毕竟赵家不是符氏、高氏那种获封王爵的显贵家族,在军中没有太大威望。

    赵匡胤越想越感到坐立不安,收拾纸笔迅速起身走出值房,只扔下一句:“替我向张驸马告假一日....”

    “诶诶~赵大哥有何要事?”石守信赶紧睁眼坐起身,赵匡胤却不做理会,匆匆而去。

    ~~~

    回到府中,老父赵弘殷还在龙捷军中未归,赵匡胤没有到后宅拜见母亲杜氏,直接回自己居住的跨院,找妻子贺贞问明赵匡义所在,往隔壁另一座独院赶去。

    推开房门,赵匡胤见到赵匡义正在对着铜镜更衣,一旁的衣架子上,还挂着好几套簇新锦袍。

    “兄长今日下值倒是早得很!正好,我这里有几件新袍子,劳烦兄长参详参详,我穿哪件最好看。”赵匡义笑道。

    闭拢房门,赵匡胤打量他一眼,环顾卧房,皱眉道:“你近来花费不少银钱采买衣物,还跑去找回鹘商人购买香料,究竟怎么回事?”

    赵匡义抚弄刚戴好的硬翅幞头,紧了紧腰带,在屋中踱了两步,昂首道:“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弟我正值青春年少,当然要做个风流倜傥的美郎君。”

    赵匡胤伸手在鼻子前扇了扇风,笑骂道:“屋中尽是脂粉香味,若是被父亲知道,定要好好打你一顿板子。”

    赵匡义抛了个眼神:“你我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总不至于背弃手足之情将我出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