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朝局莫测

    第一百五十八章 朝局莫测 (第2/3页)

口气。

    这说明郭威和柴荣暂时不会对李重进采取进一步措施。

    以他对郭大爷的了解,知道李重进矫诏南逃,一定是相当愤怒的。

    距离事情发生已过一月,这道任命旨意才迟迟到来,足以说明郭威也是经过百般纠结和考虑,才最后做出决定。

    其中肯定也有柴荣的意思,李重进虽然做得过火,但朱秀相信柴荣不是那种狠辣无情之人,真的会置李重进于死地。

    最起码以目前二人的关系,还不至于走到决裂的地步。

    这道旨意暂时安抚住李重进,过了几日,宿州传来消息,李重进上表谢恩。

    五月初,邺都方面接连传回重磅消息。

    一是逆臣王殷被部下所杀,首级献于陛前,邺都城不攻自破,天雄军举城归降。

    杀王殷之人,名叫樊爱能。

    这个原本不起眼的人物,一下子成了邺都平叛之战最大功臣,郭威对他当面嘉奖,拔擢他担任侍卫亲军都虞候,一跃成为禁军大将。

    樊爱能也是郭威旧部,亲帐兵出身,一直跟随在郭威和柴荣身边。

    以前名声不显,如今风头一时无两。

    朝野都在传,樊爱能其实是官家早就安排在邺都,为的就是防备王殷谋逆。

    郭威对此不置可否,更是让朝野相信传闻属实。

    邺都叛乱兵不血刃平定,一系列封赏诏书令人眼花缭乱。

    除掉樊爱能,还有几人的名字一时间广为人知。

    原澶州镇宁军厢都指挥使何徽,升任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

    武德司副使向训,升任内客省使兼宣徽南院使。

    向训在征讨慕容彦超时,就兼领兵马立下战功,这次平定王殷,有传闻也是向训率领武德司察子潜伏邺都数月,配合樊爱能里应外合除掉王殷。

    以官阶论,内客省使只是正四品衔,但这一职位通常作为武臣转阶升迁之备,带有过度性质,非皇帝信赖又立下战功者不能得。

    宣徽南北两院从职权看也多是文官范畴,其实也是作为武臣朝职。

    向训有了这两个头衔,说明已经进入国朝大将的预备行列,一旦有重要军职缺额,他立马就能补上。

    或领藩镇,或担任禁军大将,可谓前途无量。

    向训和樊爱能,就是平定王殷叛乱的最大功臣。

    淮阳王、郓州节度使符彦卿调任天雄军节度使。

    第二个重磅消息,任命皇子荣为开封府尹,兼任功德使,进封晋王,命有司择吉日备礼册命。

    五代以来,鲜有正式册封太子,晋位王爵又兼领京城府尹,就成为定下储君名位的关键一步。

    朝野内外为之一震,所有人都知道,官家已经选定皇子荣嗣位,大周的后继之君已有人选。

    第三个重磅消息是在数日后,没有见着邸报,而是经由官员之口,奉晋王柴荣之命传回开封,只在小范围内为人所知。

    官家在邺都郊外狩猎时,不慎坠马,卧床养伤,命晋王率军护送天子御驾,即刻南返开封!

    中书省衙堂之内,冯道、魏仁浦、范质、王仁镐、张永德、朱秀等不到十位重臣入座议事。

    按理说朱秀是没资格参与中书议事的,不过晋王特地命他赶到滑州接驾,冯道考虑后还是把他叫来。

    见冯道等人脸色难看,魏仁浦更是忧心忡忡,朱秀凑近张永德低声道:“可是官家坠马一事有变故?”

    张永德苦叹道:“你猜对了,晋王派人传来密信,说是官家坠马伤情严重,牵引旧伤发作,已然不能下地!”

    朱秀勐吃一惊,难怪坠马事件发生不久,柴荣就率领兵马匆匆启程南返。

    看样子,官家这次坠马伤得不轻。

    张永德低叹道:“天子安危事关江山社稷,此事不能见诸朝堂,只能私下里传密旨,让心腹朝臣知道,就连亲征大军也没几人知晓。

    都以为官家只是伤到筋骨,需要卧床调养。

    其实,官家伤势沉重,旧疾发作,甚至....有性命之忧!”

    朱秀浑身一凛,如果官家在半路上有意外,势必引起风波。

    最要命的是皇帝和晋王都不在开封,京城无人掌理,难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