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仕途抉择

    第一百八十九章 仕途抉择 (第3/3页)

还是会本能地恐惧。

    符金盏身为枕边人,对丈夫自然了解。

    巴公原大战让他记忆犹新,可想而知当时情形有多么险恶可怕。

    符金盏甚至不敢想,如果柴荣兵败身死,现在会是怎样的一副场面。

    柴荣苦笑了下,擦擦额头冷汗。

    “当时战事原本利于我军,可樊爱能、何徽两个无能蠢货弃战逃跑,导致东厢军直接溃败,北汉勐将张元徽率领骑卒直冲中军阵地,朕在高岗之上观战,看的清清楚楚,张元徽和手下骑卒,像是一把尖刀,直插中军心脏要害!

    东厢军溃败,战场形势斗转,中军、西厢军人心恐慌,刘崇抓住机会大举压上,我军及及可危,败亡只在瞬间!

    当时朕心急火燎,热血上头根本顾不得太多,直接拔刀率领亲军冲下高岗,督军压阵!

    张元徽朝朕御驾冲击,朕就朝刘崇中军腹地冲击....

    朕冲的太快,以至于张永德还没反应过来,朕回头一看,身边亲卫竟然不足五十,那一刻,朕当真有种一去不复还的感觉....

    万幸的是内殿直都虞候石守信率军追上朕,张永德、赵匡胤等人也拍马杀到,御前骑军整列队形,随朕冲击刘崇阵地之后,使得北汉军自乱阵脚!

    后来朱秀和刘词及时赶到,耶律敌禄见我军有后援,干脆直接抛下刘崇逃往凋黄岭,我军趁势反扑,杀得北汉兵落荒而逃....”

    柴荣喃喃讲述着巴公原大战经过。

    符金盏早就从邸报和符氏家书里得知战事经过,但听柴荣口中讲出,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柴荣沉默了一会,收敛情绪,笑道:“皇后,你可知一场大战下来,让朕印象最深的是谁?”

    符金盏想了想:“驸马张永德?还是那位叫做石守信的殿前将领?”

    柴荣摇摇头,笑道:“都不是,是赵匡胤和他手下一个叫马仁瑀的年轻小将。”

    见符金盏满眼询问好奇,柴荣回忆道:“记得当时朕骑马冲杀在前,四周皆是叫嚣着要活捉朕的北汉兵,距离最近的石守信还在十数丈之外,朕那时候什么也不想,只知挥刀砍杀,耳边只听得到呜呜风吼声。

    突然间,朕听见后方传来怒喝声,是那名叫马仁瑀的年轻都头,他吼叫些什么朕当时没听清,后来才知,他是在怒斥那些逃窜的禁军兵士。

    紧接着朕听见赵匡胤怒吼:‘陛下尚且死战,我等将士又如何能惜身?诸位同袍,随我死战!’

    他这一嗓子犹如奔雷,朕听得清清楚楚!这一声吼,不光提振我军士气,也震慑住北汉兵。

    正是赵匡胤、马仁瑀、张永德、石守信等人在身后率军紧追冲锋,把绝大部分北汉兵吸引过去,朕才免于陷入包围,能够与亲军汇合,否则,只怕凶多吉少!”

    符金盏听得胆战心惊,后怕不已,她也是上过战阵之人,能体会到当时战事的惨烈程度。

    柴荣今日能完好无损地回到她身边,当真是托天之幸。

    “赵匡胤此人对仕途颇有野心,但也确实忠勇可嘉!朕若能用好他,将来的统一大业,必定是如虎添翼!”柴荣道。

    “如此说,陛下打算让赵匡胤负责整军改革?”符金盏笑道。

    柴荣道:“赵匡胤生于军武世家,熟谙军略,武艺高强,让他负责此事,朕再三考虑后,觉得最为妥当!

    禁军,也需要补充他这样的年轻英才。”

    符金盏提醒道:“殿前司成立,禁军大改,涉及军权划拨,不可全出自一人之手,陛下还得通盘考量。”

    柴荣笑道:“不是还有你妹夫,朕的好连襟朱秀?就让他二人主导此事吧!”

    符金盏笑道:“原来陛下让朱秀进殿前司,是要他搭档赵匡胤,负责整改禁军。”

    柴荣微笑道:“此事先不要走漏风声,朕还要召集枢密院和兵部臣子商讨,听听他们的意见。

    无论如何,军司衙门掌统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兵部掌将领任职的基本构建不会变。”

    符金盏笑道:“兵权一分为三,也就不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夫妻俩亲昵说话,怀中婴孩睡梦正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夜深人静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