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匆匆一年

    第一百九十九章 匆匆一年 (第2/3页)

   家里,老母吴友娣于九月病逝,遗憾的是,朱秀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见老母最后一面。

    朱武说,母亲是含笑而终的,躺在病榻上,弥留之际时,常常念叨自己这辈子没有遗憾了。

    八月的时候,符金环顺利生产,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吴友娣抱在怀里舍不得撒手。

    那是老母人生最后阶段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或许是见到小儿子也有了后,吴友娣心中再无挂念,不久之后病情陡然加重,最终病故。

    好在整个过程里,她没有遭受丝毫病痛折磨。

    朱秀匆匆赶回开封,为母亲料理丧事。

    按照规矩,他本该辞官守孝一年,不过柴荣特地下旨,夺情起复,让他以日代月,守孝十二日,而后赶回宿州继续坐镇,以全忠孝。

    朱秀来去匆匆,和刚刚生产的符金环温存几日,抱上了他的第一个儿子。

    在宿州闲来无事时,朱秀为后辈子弟取好字辈。

    他的后一代,取元字辈。

    嫡长子取名朱元戬。

    朱武长子朱亮也改名朱元亮。

    皇命在身无法久留,朱秀祭奠亡母,抚慰妻儿相思之情后,又匆匆返回宿州。

    朝廷里,柴荣于四月发动伐蜀之战,任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训、彰信节度使韩通为统帅,进兵西川。

    此前,秦、凤两州上报,当地百姓无法忍受后蜀连年叠加的沉重赋税,请求大周出兵收复故土,好让百姓重归中原王朝治下。

    这件事并非捏造,而是实事,柴荣以此为由,吊民伐罪,意在收复西川四州之地。

    伐蜀战事一开始进展不顺,蜀军坚壁清野,不与周军接触,倒也相持了一段时间。

    哪知蜀主孟昶湖涂至极,临阵换帅,派了个无能又善妒的赵季礼担任前线统帅,蜀军防守出现漏洞,王景和向训趁势进兵,连战连捷。

    蜀军龟缩之初,西征大军无所寸进,每日耗费钱粮无数,朝中官员有不少议论退兵。

    赵匡胤主动请缨,前往西川察观战事,之后奏报说蜀军脆弱,必不能久守,当坚定攻伐信心。

    事后,果如赵匡胤所言,蜀军出现变动,战机出现,周军顺利攻克四州。

    这本是一场以攻代守的军事行动,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后,周军果断退兵,留王景担任西南面沿边都部署,整饬军政,防备蜀军和吐蕃、党项各族。

    柴荣还免除四州百姓除夏秋两税外的一切杂税,尽收四州民心。

    河东方面,刘承钧继位后改名刘钧,继续沿用乾右年号,接受大辽册封,甘当契丹人的儿皇帝。

    对外,刘钧倒是不像刘崇一样强征百姓充军,连年发动对大周的战争,他下旨公开宣扬休兵养民之策,使得河东晋州、泽潞一带恢复难得的太平。

    河北,史彦超依照朱秀提供的法子,在深州、冀州之间的李堰口筑城,屯兵戍守,同时疏通葫芦河,使得契丹人不敢轻易南下袭扰。

    柴荣大悦,特赐李堰口戍军为静安军,统一归史彦超统辖。

    五月时,还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柴荣颁布一系列旨意,旨在打压和排斥佛教。

    主要有三条:一是严禁私开寺院,所有寺院都要经过朝廷衙署制敕,规范各地寺院名额,凡是不经过朝廷许可私开的寺院一律停废。

    二是没收铜铁佛像,用以官坊铸造钱币。

    三是严禁百姓私自出家,凡出家者要以实际年龄为准,进行严格的佛经考试,经由设置在各地的戒坛剃度,发放度牒后才算是正式佛门僧人。

    一场轰轰烈烈的禁佛运动开展下来,仅在大周国土之内,就废止寺院三万余所,还俗者六万余人,清理寺院侵占土地数十万亩。

    】

    江南事佛比江北更甚,如此一来,江南各界对北朝更是惊恐,佛门更是传出各种吊诡谣言,大周皇帝柴荣在江南臣民心目中,俨然是凶神恶煞的形象。

    这次事件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朱秀对此总体持支持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