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兵进扬州

    第二百一十章 兵进扬州 (第2/3页)

投降的,大周自然是予以优待。

    当即,朱秀为他写了一道奏疏,快马送往开封,又派兵护送耿谦和耿氏族人北上淮北。

    不出意外的话,天长耿氏一族,从今往后将会迁往淮北定居。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朱秀一面派人前往泗州调集后续粮草,一面征调泗州和宿州民夫到天长修筑城防、粮仓,以天长、六合、扬州为基础,构建三角防御体系,将此三地打造成周军在长江下游北岸的军事基地。

    处理完这些,已经是六月末,扬州、六合纷纷传来捷报。

    扬州方面,韩令坤和米信成功在邵伯镇伏击唐军援兵,杀敌两千余,俘虏近三千,余者溃散。

    南唐右卫将军陆孟俊,被韩令坤生擒。

    六合方面,赵匡胤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趁唐军向六合进军途中,主动出击,连番大胜,最后在及时赶到的赵弘殷支援下,父子合力一举攻破唐军大寨。

    唐军主帅,齐王李景达仓惶率军渡江南撤,唐军兵卒为争夺渡河舟船,竟然发生内斗,死伤者、溺死者无数。

    此一战,唐军在六合死伤五千余人,又有数千人被俘,余者溃逃。

    两场大胜后,唐军布置在江宁周边的精锐兵团丧失殆尽。

    如果说此前,李重进在正阳一战破刘彦贞三万大军,是让南唐初步感受到周军强悍,破皮肉疼的话,那么除州大捷就是在南唐伤口处狠狠一击,砸断骨头。

    而六合、扬州两次大捷,又是在南唐心肺狠狠扎上两刀。

    从此后,江南精锐之兵尽丧,元气大伤。

    七月初,朱秀和史向文抵达扬州城下。

    韩令坤亲自出城来迎。

    “末将见过朱副帅!”

    两月未见,韩令坤意气风发,连嗓门都变得洪亮了许多。

    朱秀翻身下马,笑道:“韩将军取得扬州大捷,军报送至开封,陛下圣心大悦,嘉奖诏书不日即将送达!”

    “哈哈哈~赖圣天子洪福,将士用命,才能一举击溃唐军宵小!也要多谢朱副帅替末将美言!”韩令坤春风满面大笑道。

    身为东线周军总指挥,一切军报都要由朱秀加盖帅印上报朝廷方能生效。

    扬州大捷能第一时间被朝廷知晓,受到皇帝嘉奖,离不开朱秀及时上报。

    这功劳簿怎么写,自然也是朱秀说了算。

    韩令坤心知肚明,他是个聪明人,当然也会把这份功劳算给朱秀一份。

    朱秀仰头看看宏伟的扬州城,随口问道:“韩将军擒获敌将陆孟俊,待会不妨押上来,让我问他几句话。而后派人押解回开封,请求陛下处置。”

    “这....”韩令坤语气一滞,脸色明显不太自然。

    “朱副帅远来辛苦,还是先进城好好歇息再说。”韩令坤侧身让过,请朱秀先进城。

    朱秀笑着点头,“也好。”

    待朱秀领着史向文入城,韩令坤咬了咬牙,心事重重地跟随在后。

    扬州自当年隋炀帝杨广受封晋王大兴土木修缮后,三百多年来就一直是江淮地区的繁华之地。

    李璟升扬州为东都,拨款修葺城防,却偏偏没有想到要派遣一位得力干将率领重兵驻守此处,白白让周军捡了个便宜。

    朱秀率军出泗州,夺除州,攻打天长、高邮,驻军六合,江宁朝廷却始终没有想到,要在扬州集合兵马作为反攻阵地。

    直到朱秀从除州出兵进军扬州,李璟才想到要紧急增援扬州。

    如此后知后觉,焉能不败?

    这也反应出江宁朝廷机构庞大臃肿,僵硬麻木,自上而下已经无力应付周军的大规模攻势。

    在江宁君臣心目中,淮南防线有两大重点,一是寿州,一是除州。

    所以从一开始江宁朝廷的目光就集中在这两处,齐王李景达从瓜步渡过江,不去救援扬州,反而去打六合,就说明李璟十分迫切想要收复除州失地。

    除州是江宁屏障,失去屏障,李璟和江南臣民坐立不安。

    可如果李景达率领唐军先救援扬州,稳固扬州防务,以此作为江北支点,再向除州进军的话,目前局势或许又不一样。

    扬州城内有一座行宫,是之前李璟偶尔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