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唐代金库(400推荐加更)

    第八十五章唐代金库(400推荐加更) (第2/3页)

    银铤这个称呼源自于它的造型,那个时候人们习惯将长而且端直的东西叫“挺”。

    木质的就是“梃”,竹子的就是“筳”,金属的就是“铤”。

    听到这个名字,其实就能想到它的形状。

    唐朝的银铤,除了长条的笏形以外,还有一种就是眼前这种类似于船型的,束腰,然后两头翘起。

    当时的银铤,通常是能够作为标准计数单位的,一铤的重量为五十两。

    所以,陈文哲手中的一铤,就是五十两银子。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造型,一方面能够充分展示白银的延展性,一方面也能防止铸造时,掺入其他金属。

    白银作为高价值的金属,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盯上,为了防止造假,就需要让银两本身,全方位的让别人看到,于是就出现了船的形状。

    这种形状的底部比较平坦,而且很薄,方便人们快速做出判断。

    白银的属性与众不同,纯白的颜色就是它最大的标志,而一旦混入别的杂质,例如铜、铅之类的贱金属,也能轻松判断出来。

    例如在纯银中加入2%的铜以后,银两的颜色就会明显变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银两两边,很容易看到翘得非常夸张的两翼,这其实都是防伪的标志。

    “有了银铤,就肯定有金铤,哈哈,这个居然不是金铤,而是金砖!”

    “这应该称为金条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陈青林来到了陈文哲的身边。

    后面还有陈青川,两个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后。

    “就是金砖,人家当时还叫金库呢!”

    陈文哲笑着翻动了一下,看着不多,但是这东西的重量很足!

    随手拿起来了一块,比他先前弄到的大黄鱼可重多了。

    纯度应该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达不到三个九、四个九的,这一点陈文哲十分确定。

    摸金技能在这一方面,就是这么厉害。

    他记得现在造假的唐朝金库小金砖,一块是五十克的,也就是一两重。

    唐宋时期都是一斤十六两,也就是说,这么一块金砖,足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