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第1/3页)

    在元代,半侧面花头形象,使用较频繁,在缠枝牡丹及折枝牡丹中均有出现,是最能展现牡丹花头形象特征的造型。

    元代的牡丹花正侧面造型,主要出现在缠枝花中,起到丰富花头形象作用。

    半侧面与正侧面形象区别,主要在花心形象。

    如花心是正侧面角度,整个花头呈正侧面角度,即花心只看到最外层花瓣,却看不见花芯。

    如花心为半侧面,即花心中有花芯形象,中心花瓣围绕花芯一圈,整个牡丹花头为半侧面造型。

    元代牡丹纹造型也很独特,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单独牡丹纹,也就是牡丹花头造型。

    通过花心变化不同角度,来塑造半侧面、正侧面、俯视三种角度造型。

    并且以正侧面更常见,牡丹花花瓣,有向内曲瓣和向外翻卷两种造型。

    向外翻卷的牡丹花瓣,造型可以看到源自晚唐时期,海石榴花卷瓣花叶的造型影响。

    这表明花卉表现,已开始由装饰性,向写实性的发展。

    牡丹叶为掌状,在叶尖端也会表现有翻转的效果。

    牡丹花茎造型这是细柔舒展,茎弯曲的弧度大。

    以一仰一俯,构成波状S形骨骼藤蔓,连接花头,波状枝干上,点缀写实叶片填充空隙。

    如果是织物中牡丹纹,主要构图形式为缠枝花,也有少数以折枝花形式出现。

    花茎主干并不明显,仅起穿插连接作用,主要还是凸显花头之美。

    牡丹花叶的造型,主要是曲边如掌状叶,多为三出,叶尖弯转如勾,叶片虽有正侧翻转变化。

    但形象多样而统一,仅因填补空隙的布局需要而造型,起到与花头呼应、衬托的功能。

    第二种就是牡丹与其他花卉组合,在元代生活用品之中,缠枝牡丹纹也常间插其他花卉。

    如荷花、菊花等表现吉样寓意。

    荷花与牡丹的组合,则寓意“富贵连年”。

    在《老乞大》《朴通事》中也常说起,有“四季花”丝绸。

    元时将多种花卉,组织在一起的织物纹样,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